谢文郁,1956年生,广东梅州人。1982年中山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2000年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神学博士毕业。曾先后在北京大学、美国洛杉矶国际神学院、美国关岛大学、美国富勒神学院工作与学习。现任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宗教哲学、西方哲学史、基督教思想、比较哲学。
主要著作:
1《自由面面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自由与生存: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由观追踪》,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The Concept of Freedom 》(《自由概念》),(La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2002.
4《失魂和还魂》,(加拿大)福音证主出版社1995年版。
5《蒂迈欧篇》(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005年版。
6《“思想·信仰·人生丛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东西方人生智慧》(主编),(香港)天道出版社2005年版。
8《Whitehead and China》(《怀特海和中国》)(主编)》 Frankfurt / Lancaster》 Germany: ontos verlag,2005。
9《中英社科大辞典》(合编),海洋出版社1992年版。
10《世界宗教关系史文丛》(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至今。
11《中西文化交流:回顾与展望》(合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中文部分:
1、《走出文化盲点:原罪论视角下的性善论》,《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第1期。
2、《身体观:从柏拉图到基督教》,《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3、《希腊化还是希伯来化?——读“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前沿》2010年第11期。
4、《真理情结:从柏拉图到基督教》,《中国社会科学报》
5、《中西哲学真理观比较:孰是孰非?》,《原道》2009年第0期。
6、《走出文化盲点:原罪论视角下的性善论》,《文史哲》2010年第2期。
7、《自由与责任:一种政治哲学的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8、《爱的定义:<约翰福音>第13章的翻译和注释》,《圣经文学研究》2009年第0期。
9、《建构和解构:耶儒在张力中互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10、《李泽厚的“吃饭哲学”读后》,《原道》2008年第00期。
11、《信仰和理性:一种认识论的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2、《良心和启蒙:真善判断权问题》,《求是学刊》2008年第1期。
13、《回归文本,回归生存》,《世界哲学》2007年第6期。
14、《拯救概念和人类理解困境》,《东岳论丛》2007年第2期。
15、《存在论的基本问题》,《世界哲学》2006年第6期。
16、《存在论的新动向:偶态分析——从普兰廷伽的论文集<偶态的形而上学研究>谈起》,《哲学动态》2006年第2期。
17、《自由:自主性还是接受性?》,《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8、《还是生存问题》,《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19、《寻找善的定义:“义利之辨”和“因信称义”》,《世界哲学》2005年第4期。
20、《传统宗教意识和中国科学发展》,《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7期。
21、《神的话语和人的良心:路德的双重权威问题》,《求是学刊》2003年第4期。
22、《<Q福音>研究:古老的新学科》,《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第2期。
23、《哲学和神学的新交点──潘尼伯格的新历史观研究(下)》,《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24、《哲学和神学的新交点──潘尼伯格的新历史观研究(上)》,《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25、《人类和平、普遍原则和世界主义——第二届“人类相处和暴力问题全球大会”中的哲学讨论》,《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26、《世界主义运动评介》,《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第9期。
27、《世界主义国际讨论会》,《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28、《论中西哲学分化的逻辑起点——古希腊本源论和<老子>哲学比较》,《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英文部分:
29· Non-sensuous Perception and its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in Whitehead and
30· Approaching the Dao: From Laozi to Zhuangzi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31· Creation in Cheng: Zhou Dunyi’s Cosmology, presented at the ASIANetwork/ASDP Conference,
32· The Zhong Yong’s Cheng and Rousseau’s Conscience, presented at APA Eastern Division Conference, Boston, December, 2004,
33· The Field of Possibility: Kierkegaard and Zhuangzi,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Field-Being,
34· Chinese Religiosity and Chinese Science of Nature, presented at APA-Pacific Division Conference, San Francisco, April, 2001
35· The Concept of Cheng and Confucian Religiosity, presented at AAR Western Region Conference, Azusa, California, March,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