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X

徐碧辉(中国社会科学院)

 

徐碧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秘书长。1963年出生。1983年四川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9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导师杨辛教授;1993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黄楠森教授。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美学、中国传统美学、审美教育学等。

主要学术经历:

1988年,撰写论文《中国美学的核心——道》,1989年,该论文获北京大学五四科学奖论文二等奖;1993年,论文《庄子审美哲学的思维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6年,发表论文《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哲学研究1996年第6期);1997年,出版专著《文艺主体创价论》;1999年,发表论文《对五六十年代美学讨论的哲学反思》(《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1998年,发表论文《主体性的遭遇》(《美学与艺术学研究》1998年第二期);2002年,发表论文《试论传统美学的新生》(《美与时代》2002年第6期);2003年,发表论文《21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构想》(先后在《哲学动态》(6000字)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1万字);2004年发表论文《美学与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审美现代性问题》(《文艺研究》2004年第2期)。2005年,出版《实践中的美学——中国现代性启蒙与世纪美学建构》。

主要社会活动:

1993年加入中华美学学会并担任学会秘书;1999年起任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2003年起任中华美学学会秘书长。主编《中华美学学会通讯》;参与组织1993年、19992004第四、第五、第六届全国美学会议,并作大会学术发言或主题发言。

2006起参与编辑《美学》(俗称“大美学”)杂志,担任美学复刊第三期执行主编。

主要学术活动:

参加第4、第5、第6届全国美学大会并作大会发言;筹办和组织第5、第6届全国美学大会。参与筹办和组织2002年“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年“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实践美学的反思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成都“美学与多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这些会议上做主题发言或是大会发言。此外,组织每年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主编《中华美学学会通讯》。

《美学》(俗称“大美学”)杂志执行主编。

主要学术成果:

1、专著:

《实践中的美学——中国现代性启蒙和新世纪美学建构》,253千字,学苑出版社20056月。

2、合著:

《思辨的想象——20世纪中国美学主题史》,承担70千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11月。该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走向21世纪的中国美学》的最终成果。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5月。承担26千字。

3、专业辞书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华夏出版社20015月。承担美学部分的编辑,并撰字15千字条目。

4、主要论文:

《美学争论中的哲学问题与学术规范——评“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1.4万字,载《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

《从人类主体到个体主体——论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主体性观念》,1.2万字,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论实践美学的自然的人化学说》,1万字,载《沈阳工程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

《美与和谐及其社会建构》,0.7万字,载《新思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2008年第1期;

《从人类学实践本体论到个体生存论——再论李泽厚的实践美学》,1.9万字,载《美学》第2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马克思主义美学:守护人文精神》,0.5万字,载《山东社会科学》200811期;

《和谐社会的美学解读》,3万字,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年第11期;

《情本体——实践美学的个体生存论维度》,载《学术月刊》2007年第2期;

《论李泽厚的实践美学》,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

《从实践美学看生态美学》,12千字,载《哲学研究》,2005年第9期。

《美学与中国现代性启蒙》,12千字,载《文艺研究》, 2004年第2期;

《对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哲学反思》,15千字,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构想》,6千字,载《哲学动态》2002年第1期;

《人文启蒙与大众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美学与艺术》,载《美术观察》200612期;

《实践美学的反思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载《美学》,2006年创刊号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

《从工具本体到情本体——一种实践论的审美形而上学生存观》,载《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3卷第1期;

《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世说新语〉的人格审美内涵》,载《中国美学研究》2006年第1 期(创刊号。上海三联书店20065月。)

《“琳琅珠玉”——〈世说新语〉的形体之美》,载《中国美学研究》第二辑,20073月;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Great Aesthetic Discussions in the 1950s1960s,Social Science in China, Summer 2002.

《也说自然的人化》,11千字,载《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美学与建设和谐社会》,2千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728

《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构想》,28千字,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4年第7辑;

《从实践—生存论看中国古代美学》7千字,载《西北美术》2004年第3期;

《艺术与人类解放之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启示》,13千字,载《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试论中国传统美学的新生》,15千字,载《美与时代》2002年第6期;

《大众文化与形上追求》,6千字,载《思想战线》2002年第2期;

《全球化时代的大众文化——后殖民时代的大众文化》,6千字,载《美与时代》2002年第2期;

《主客体之分与美学》,3千字,载《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

《美育:疗救功利主义的良方》,3千字,载《中国文化报》2001915

《让传统进入生活—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与创新》,2千字,载《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

《符号消费与文化创新》2千字,载《文艺争鸣》2003年第5期;

《图像与声音》,2千字,载《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1518

合著:《思辩的想象》,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