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Y

晏辉(北京师范大学)

晏辉,19609月生,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1984年内蒙古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1998年南开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毕业。同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政治哲学、婚姻与家庭伦理。

职务与兼职:

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主要著作:

1.《现代性语境下的价值与价值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经济行为的人文向度:经济分析的人类学范式》,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公共生活与公民伦理》(合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主要研究论文:

1、《伦理学把握生活世界的三种方式》,《求是学刊》2010年第4期。

2、《现代性与现代道德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3、《劳动之伦理本体地位的消解与重建》,《学术月刊》2010年第3期。

4、《从行动者到行动:伦理主题的现代转换及其问题》,《哲学动态》2010年第1期。

5、《论作为伦理学范畴的实践》,《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6、《中国价值哲学:心路历程、理论困境与现实出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种价值诉求()》,《河北学刊》2009年第4期。

8、《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种价值诉求()》,《河北学刊》2009年第3期。

9、《论营利性组织之自利行为的伦理约束与制度安排》,《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10、《公民伦理的显现领域与实现方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1、《公共性问题的哲学前提批判》,《江海学刊》2008年第4期。

12、《中国问题与中国当代哲学》,《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13、《论价值与意义的原始发生》,《学术月刊》2008年第1期。

14、《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传统伦理的现代境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5、《现代性语境下的德与法》,《道德与文明》2007年第5期。

16、《如何拓展马克思哲学研究》,《学术研究》2007年第9期。

17、《消费文化:现代消费及其伦理后果》,《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3期。

18、《公共生活与公民伦理()》,《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

19、《科学技术的祛魅及其人类后果》,《人文杂志》2007年第3期。

20、《论公共性的原始发生》,《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4期。

21、《公共生活与公民伦理()》,《河北学刊》2007年第2期。

22、《守望家园——家庭伦理的当代境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3、《论哲学在场的方式——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的思考》,《哲学研究》2006年第3期。

24、《虚拟享用:伦理辩护与批判》,《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25、《价值哲学的现代转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5期。

26、《应用伦理学:伦理致思范式的现代转换》,《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8期。

27、《普遍的正义如何可能——柏拉图正义论及发微》,《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2期。

28、《当代生活世界的价值哲学批判》,《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

29、《哲学问题与问题哲学——论一种可能的哲学观》,《学术研究》2003年第10期。

30、《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是否可能》,《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5期。

31、《制度伦理及其实现方式》,《齐鲁学刊》2003年第4期。

32、《当代价值冲突的哲学批判》,《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2期。

33、《过程代价论》,《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4、《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与人文精神(笔谈) 当代价值冲突的人文生态解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

35、《契约伦理及其实现》,《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6期。

36、《21世纪几种可能形态的价值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37、《21世纪几种可能形态的价值理念》,《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0期。

38、《价值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及其效用》,《求是学刊》2002年第4期。

39、《论一种可能的伦理致思范式》,《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40、《是道德悖论》还是价值冲突?——苏格拉底伦理问题解读》,《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1、《关于社会评价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2001年第6期。

42、《走向生活世界——论一种可能的价值哲学范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3期。

43、《伦理学》究竟该研究什么?──世纪之交的中国伦理学》,《洛阳师专学报》1999年第6期。

44、《伦理生态论》,《道德与文明》1999年第4期。

45、《伦理学》究竟该研究什么?——世纪之交的中国伦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

46、《论市民社会的现代形态——从文化角度看市民社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47、《论社会本体与社会转型》,《江淮论坛》1997年第5期。

48、《交往 规范 转型——论人类交往活动的内在逻辑及其意义》,《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49、《论社会本体与社会转型》,《山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50、《关于现代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6年第1期。

51、《论现代价值体系建构中的精神价值系统》,《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52、《论现代价值体系建构中的物质价值系统》,《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53、《关于马克思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5年第3期。

54、《人的主体性何以可能》,《东岳论丛》1994年第1期。

55、《论价值基础、对象与本质》,《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56、《论价值观》,《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57、《文化价值意义三题》,《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3年第2期。

58、《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与人的本体论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59、《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现的逻辑方法及其意义》,《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2年第4期。

60、《论人和物的关系及其意义》,《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1期。

61、《主体价值意义探微》,《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

62、《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伦理思想》,《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

6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发展规律初探》,《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