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Y

叶秀山(中国社会科学院)

 

叶秀山,19356月出生,男,汉族,江苏扬中人,无党派。l9569月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大学学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方哲学学会理事。学术专长为西方哲学,兼及美学及中西哲学会通。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主要论著

独著:

《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

《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

《思•史•诗——现象学和存在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l988

《美的哲学》,人民出版社,1991

《无尽的学与思——叶秀山哲学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

《叶秀山文集》四卷本,重庆出版社,2000

《中西智慧的贯通——叶秀山中国哲学文化论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哲学作为创造性的智慧——叶秀山西方哲学论集(19982002)》,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叶秀山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西方哲学》(学术版)第一卷“总论”,上篇:《西方哲学观念之变迁》,凤凰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第一总主编:

《西方哲学史》811册学术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2005

论文:

《意义世界的埋葬》,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3

《哲学的希望与希望的哲学》,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4

《我读<老子>书的一些感想》,原载《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有人在思”》,原载《书法研究》1993年第3

《关于“文物”之哲思》,原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7

《中西关于“形而上”问题方面的沟通》,原载《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和融通》集刊(),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论艺术的古典精神》,原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12

《“画面”、“语言”和“诗”——读福柯的<这不是烟斗>》,原载《外国美学》集刊第10期,商务印书馆199410月版

《漫谈庄子的“自由”观》,原载《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希腊奥林帕斯山上诸神与希腊神话之古典精神》,原载《外国美学》第12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亚里士多德与形而上学之思想方式》,原载《自然哲学》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人”“有”一个“世界”“(存)在”》,原载《场与有——中外哲学的比较与融通》〈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966月版

《世纪的困惑》,原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97年第1

《道教文化与现代“生”“死”观》,原载《中国文化》第14

《“哲学”如何“解构”“宗教”》,原载《哲学研究》1997年第7

《中国艺术之“形而上”意义》,原载《中国文化》第1516期合刊

《科学性思维方式视角中的柏拉图“理念论”》,原载《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论哲学的“创造性”——重谈德国古典哲学》,曾部分载于《开放时代>>2000年第1

《古典哲学的永恒魅力》,1999107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哲学”须得把握住“自己”》,原载《哲学研究》1999年第6

《哲学作为创造性的学问》,原载《哲学门》第一卷[2000]2

《希腊哲学从宇宙论到伦理学的过渡》,原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2

《试读<大学>》,原载《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1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200023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做哲学的辛苦》,2000814于北京

《与新生谈学习哲学》,2000129整理成文

《“哲学”“活在”法国》,原载《哲学研究》2001年第3

《从康德到列维纳斯》,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4

《斯宾诺莎哲学的历史意义——再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2002816北京

《哲学的三种境界》,2003921于北京

《我的父亲梅兰芳》续集序,2004316于北京

《哲学的“未来”观念》,20041116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