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Z

张志强(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志强,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1969102日出生。1991年兰州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91-1997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硕士、博士,1997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工作。研究员,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杂志编委,编辑部主任。

学术专长领域

◎ 佛教唯识学

◎ 近代佛学

◎ 明清至近代学术史、思想史

学术服务

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门》杂志通讯编委。

《汉语佛学评论》杂志编委。

中国哲学史学会学术促进委员会委员。

复旦大学《思想史》杂志编委。

学术荣誉

2012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2年 《中国哲学史》杂志第一届“学会奖”二等奖;

2007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第一届青年学术论坛一等奖:

2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一等奖:

访问与讲学经历

2000.8—2001.8  获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选拔资助,在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哲学研究所从事访问研究,研究课题为“圆测唯识学研究”。

2009.3—2009.7  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选拔资助,在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从事访问研究,研究课题为“明清思想史上的佛教”。

2011.9-2012.3   任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开设“中国近代思想的源流”课程,共讲授16讲。

专著:

1、张志强(2012):《朱陆孔佛 现代思想: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2、张志强(2001):《唯识思想与晚明唯识学研究》,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法藏文库》第7册)20011月;

译著:

1、张志强(2003):《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月;

2、张志强(20032008):《印度教》(我们的宗教),台湾麦田出版社20034月,《印度教》(世界宗教入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月;

3、张志强(2003,2008):《佛教》(我们的宗教),台湾麦田出版社20034月,《佛教》(世界宗教入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月;

主要论文

1、张志强(2010):《法相与唯识何以分宗?——试论法相唯识分宗说在欧阳竟无佛学思想中的奠基性作用》,《中国哲学史》2010年第三期,《人大复印资料》之《宗教》2010年第六期全文转载;

2、张志强(2010):《传统与当代中国——近十年来中国大陆传统复兴现象的社会文化脉络分析》(韩文),《东亚:交叉的文本》,崔元植、白永瑞等编,韩国创作与批评社201010月,中文版,《开放时代》2011年第三期;

3、张志强(2009):《阳明<大学>论与朱陆问题的展开》《佛学与国学》,九州岛出版社200912月;

4、张志强(2010):《孙中山是如何将社会主义解释成民生主义的?》(越南文),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杂志,中文版,《社会主义理论新探索——从中国和越南的视角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5、张志强(2009):《经、史、儒关系的重构与“批判儒学”之建立——<儒学五论>为中心试论蒙文通儒学观念的特质》,《中国哲学史》2009年第一期,《人大复印数据》之《中国哲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6、张志强(2009):《从“朱陆”到“儒释”:试论清代思想史的另一种可能性》,《释迦塔与中国佛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7、张志强(2008):《生死、道德、革命——清末志士理想中的个人、社会、道德》(日文),《死生学研究》特集号(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中文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8、张志强(2008):《时代、传统、中国哲学——时代课题与中国哲学研究三十年来的演进逻辑》,《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3期;

9、张志强(2007):《哲学·文明·现代性——中西古今之间的中国哲学》,《哲学年鉴》2007年卷;

10、张志强(2007):《从“理学别派”到士人佛学——由明清思想史的主题演进论近代唯识学的思想特质》,《哲学研究》2007年第9期,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Vol.4,March 2009全文英译;

11、张志强(2008):《方法与宗旨之间——试论现代学术嬗变中哲学、义理学、经史之学的离合及现代佛学对其的导引》,《哲学门》2008年第2册,《人大复印数据》之《中国哲学》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12、张志强(2002):《初唐佛性诤辩之研究——以窥基、慧沼与法宝之辩为中心》,《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数据(中国哲学)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

13、张志强(2003):《圆测唯识思想研究——<成唯识论疏><成唯识论>参糅问题为中心》,《哲学门》2003年第2册;

14、张志强(2004):《圆测唯识思想研究——<解深密经疏><解深密经>序品解读问题为中心》,《哲学·宗教与人文》,商务印书馆2004年;

15、张志强(2005):《试论唯识经论中阿赖耶识意义的演变》,《玄奘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16、张志强(2006):《“内学”:一个独特的学术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佛教传统与当代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

17、张志强(2004):《“哲学者,无结果之学”——略论欧阳竟无对现代哲学创构之态度》,《哲学动态》2004年第6期;

18、张志强(2006):《从思想史到政治哲学》,《哲学动态》2006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转载;

19、张志强(2001):《天下与国家的辨证——近代中国的国族建构与文化主义传统》,《韩国国际中国学研究》第4辑,200112月;

20、张志强(2004):《中国现代性视野中的近现代佛教》,《博览群书》2004年第3期;

21、张志强(1999):《略论唯识古、今学的分野》,《佛学研究》1999年刊。

22、张志强(2011):《“法相广于唯识,非一慈恩宗所可概”——试论“唯识法相分宗说”在欧阳竟无佛学思想中的奠基性作用》,《汉语佛学评论》第二辑(20113月)

23、张志强(2007):《从<大国崛起>看改革意识形态的生成逻辑》,台北《思想》杂志第420071月;

24、张志强(2007):《文化意识·国家统合·价值创造——从多民族统一问题看当代中国文化意识的难局》,《当前知识状况》,台北唐山出版社200712

24、张志强(2006):《为了中国的未来“充实而光辉”——序贺照田<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开放时代》2006年第1期,台湾《台湾社会研究》20061期;

25、张志强(2012):《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论章太炎“齐物”哲学的形成及其意趣》,《中国哲学史》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1211期全文转载。

译文:

1、张志强(2008):《中国的社会科学》,《剑桥科学史》第七卷《现代社会科学》,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2、张志强(2008):《日本的社会科学》,《剑桥科学史》第七卷《现代社会科学》,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3、张志强(2006):《学术作为批判》,《学术思想评论》第7辑(20021月);《修剪菩提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4、张志强(2010):《大乘佛教的本体论哲学》,《汉语佛学评论》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