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者介绍>>Z

周贵华(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贵华,196212月生,重庆石柱县人。1983年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本科毕业,1987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硕士毕业,其后直到2000年,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任教。2003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2004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09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主要研究印度与中国佛教哲学。

获得荣誉:

2007年其专著《唯心与了别——根本唯识思想研究》获第六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主要著作(专著):

1、《唯心与了别——根本唯识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唯识、心性与如来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3、《唯识通论——瑜伽行学义诠》(上下两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作为佛教的佛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

主要论文:

1、《唯识思想的基本特征》,《哲学门》20卷,2010年。

2、《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吴越佛教》第四卷,九州出版社2009年。

3、《佛教信仰简论》,《宗风》2009年夏之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4、《佛学研究的内在诠释之路——以印度佛教瑜伽诠义思想为例》,《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5、《略议宗教研究中的科学态度》,《中国宗教学》(第三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6、《“批判佛教”的佛教批判与社会文化批判》,《学术月刊》2007年第6期。

7、《再论“唯识”与“唯了别”》,《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8、《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通过梵、藏文与奘译汉文进行的对比辨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9、《当代佛教教育略议》,《法音》,200611

10、《“基体说”之“基体”概念与如来藏、唯识思想中之dhātu类概念》,《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1、《中国化佛教思想——源流、反省与批判》,《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8316版。

12、《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缘起思想之特质》,《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3、《普贤愿行与净土》,《普贤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版。

14、《日本“批判佛教”思潮:反应与研究》,《中国哲学年鉴2006》,哲学研究杂志社2006年版。

15、《释印顺“人间佛教”思想之特质评析》,《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

16、《汉译<楞伽经><大乘起信论>的影响的简析》,《行愿大千》,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17、《从“批判佛教”的“基体说”角度看佛教如来藏思想与唯识思想——以本体论与发生论的关系为中心》,《佛学研究》200500期。

18、《无为依唯识学在印度的发展》,《法音》2005年第12期。

19 《“基体说”与佛教如来藏、唯识思想》,《新世纪的哲学与中国――中国哲学大会(2004)文集》(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唯识与唯了别——“唯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再诠释》,《哲学研究》2004年第3期。

21、《瑜伽行派唯识学之结构——再谈无为依与有为依唯识学的区分》,《中国哲学史》2004年第4期。

22、《印度佛教如来藏学之结构特征》,《法音》2004年第10期。

23、《欧阳竟无大师的如来藏思想》,《融通孔佛:一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24、《支那内学院三大师对如来藏思想的反思与创释》,《哲学、宗教与人文》,商务印书馆2004年。

25、《支那内学院对中国佛教心性论的批判》,《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2期。

26、《从<婆薮盘豆法师传>等看瑜伽行派三大师唯识著述的流出分期》,《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4期。

27、《佛教缘起思想的文化精神特质及其现实意义》,《寻根》2002年第5期。

28、《从“心性本净”到“心性本觉”》,《法音》2002年第9期。

29、《起信与唯识》(上、下),《法音》2001年第10期、11期。

30、《中国佛教佛性观》,《佛学研究》1999年第00期。

31、《了别与显现》,《玄奘研究》第二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