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
 

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具有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客观性和能动性的统一。研究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及其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实践的主体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活力,防止和避免消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发生,把实践的主体性建构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保证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获得充分地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及其关系,不仅在理论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现实上也是有价值的。

一、实践的客观性

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的重要原因在于有理性、精神、意识的参与和支配。但是,实践又不能归结为或等同于理性、精神、意识,而是一种在理性、精神、意识支配下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

实践不是像某些唯心主义所说的是一种精神的、意识的活动,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为什么说实践是客观的活动呢?首先,构成实践活动的要素是客观的。具体地说,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实践的对象(客观物质世界)是客观的,实践的手段(工具、机器等)是客观的。其次,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实践的结果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最后,实践的过程也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是变革现实的物质性活动。整个过程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状况,都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所以说,实践是客观的活动。

人是自然物质运动长期进化发展的最高产物,是万物之灵。但人仍然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存在,必须与现实物质世界保持不间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实践就是人们自觉地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最基本方式。它不同于有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理论和观点,也不同于在人脑内部进行的意识思维活动,是同主观的意识活动相区别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一种超越主观领域,指向外部世界,并使客观物质世界发生实际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和客观实在性。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

人通过实践这种客观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而作用于客观外部感性世界,才使自身作为感性实体来同感性对象发生关系,以符合对象性质的感性形式来引起感性对象的合目的性改变,使人的理论、认识得到实现和应用,转化为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存在。实践是一种感性的活动,是不同于人们的思维和认识的客观活动。实践不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活动,而是一种外在的实实在在的客观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理解为一种感性的现实的活动,就不仅同把实践理解为抽象的精神活动的唯心主义者划清了界线,也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的根本缺陷,从根本上说明了人类社会存在作为物质运动最高形式所具有的客观现实性,从而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可见,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物质活动。

二、实践的能动性

实践是变革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能动性。这里所说的实践的能动性,就是实践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一个方面。实践的能动性就是实践的自觉努力性、积极活动性。毛泽东指出:“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7页)

在实践中,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的形式,在思维中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深刻地揭示自然和社会的奥秘,能动地改造世界。毛泽东指出:“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人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样的特点。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8页)

人在实践中不仅能够促进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能够创造出没有人的实践参与就不可能创造的东西。毛泽东指出:“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78页)一方面,人们要尊重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做事情的时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人们又要十分重视发挥实践的能动性,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而正确地发挥实践的能动性,力争把做的事情办好。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客观世界。可是客观世界往往不能适应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客观世界能够适应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发挥实践的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列宁指出:“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

实践的主体性是一种能动性。马克思指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马克思在谈到劳动实践的能动性时,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1202页)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为了在对自己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自己身上的自然力运动起来。同时,人还使自己的感觉器官和思维运动起来,把自己的能动性对象化到对象中去,创造出一个对象性的世界。

实践是对象性的活动。在实践中,主体首先设定一个目的对象,并在实践过程中,使目的对象对象化即客体化。最后,在实践的结果中,创造出一个对象性的世界。实践的对象性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能动的活动。

实践的过程是能动地对象化过程。人们的实践过程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只有选择最佳的实践目标,才能使实践过程日趋进步。每一代人只有进行日趋进步的实践过程,才能使整个人类社会日益进步。这样,才能实现实践的能动性与社会的互动:实践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促进实践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实践的能动性有其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实践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是不同的。

世界上的事情,都需要人去做。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发挥实践的能动性。人的实践的能动性的发挥的程度,直接决定着人的实践活动的成效大小。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的自觉努力性、积极活动性,发挥各层次、各类型人的实践的能动性,是实现我们宏伟目标的基本保证。

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实践的能动性,对于任何事情的成功,有着极大的作用。发挥实践的能动性,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实践的能动性无论怎样发挥,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有了可供改造的物质资料,还必须依据一定的物质条件,利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如工具、机器等等,才能在实践中把观念的东西转化为物质的东西。

发挥实践的能动性,必须以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从根本上说,就是人运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改造客观世界。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掌握得越好,就越能发挥实践的能动性。人们脱离了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就不仅不能正确地发挥实践的能动性,而且注定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毛泽东指出:“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因此,必须把发挥实践的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三、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的关系

人的实践活动既具有合规律性的性质,又具有合目的性的性质。人的实践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能动性。实践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是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一方面,实践的客体对实践的主体具有客观制约性;另一方面,实践的主体对实践的客体又具有能动改造性。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实践的主体要受到自然、社会和实践的主体自身的制约;另一方面,实践的主体又是自然、社会和实践的主体自身的改造者。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实践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的统一。

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及其关系的分析与研究,需要大量的新成果、新事实来丰富和发展。随着实践的客观性与能动性及其关系的深入研究,整个人类的实践的主体性水平将大大地深化。

(原载《晋阳学刊》,2004年第5期。录入编辑:乾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