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
 

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概括地说,科学发展观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的历史必然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着眼于时代的发展与国际社会局势和中国国内情况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历史时代性,科学发展观是历史的选择。

1.中国国内情况

从中国国内情况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一是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二是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转变;三是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四是实现了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转变。新世纪,中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中国改革开放20余年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0余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同时也遇到许多新的矛盾和一系列深层的问题: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中国的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特别是中国改革的深化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给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取得新的胜利,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繁荣、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关键取决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取决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国际社会局势

从国际社会局势看,当今世界已经和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转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世界政治的基本格局来看,苏联东欧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冷战结束后,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遗余力地在世界范围内宣扬其价值观,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国家“西化”、“分化”的强大攻势。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的危害不断上升,天下仍很不安宁,多极格局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中国在21世纪将面临长期的国际压力,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将长期存在。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如何使人民团结起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长期斗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自己,是中国面临的严峻课题。二是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从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中国如何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确保国家的经济安全,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临的紧迫的任务。三是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速崛起。任何国家和民族如果不能顺应这种发展潮流,都将被历史所抛弃。因此,各国之间的科学技术竞争也空前激烈。四是从世界文明的发展来看,当今世界,人们对世界文明的认同感普遍增强。这些新的变化,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新世纪迈出新步伐带来巨大机遇,也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严峻挑战。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中国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重要原则。这些重要原则说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人民群众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人民的选择。

1.只有明确指导方针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月第1版,第4页)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导方针的重大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月第1版,第7页)只有明确指导方针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一是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六是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映照、相互发明,是“十一五”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要求。

2.只有明确奋斗目标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月第1版,第7页)“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五是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六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七是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主要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明确奋斗目标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只有明确主要任务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是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六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七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些主要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明确主要任务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月第1版,第31页)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来说,中国共产党建党80余年以来,团结和带领中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队伍状况,都跟过去有了很大不同:中国共产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状态下领导中国建设的党,成为在中国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中国建设的党;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需要把社会各方面忠于中国、忠于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吸收到中国共产党内,不断壮大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修养,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治素质,进一步坚定正确的信念,不断提高执政水平、领导水平和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中国共产党再次面临着新的执政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中国共产党转变执政理念,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效地遏制享乐主义、腐败现象也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考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全党的坚强团结和高度统一,始终确保中国的长治久安,这既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的执政要求,也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月第1版,第45页)“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伟大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定能够不断地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

1.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目前中国政治局面更加稳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文明的辩证统一,创造性地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同中国国内情况和国际社会局势联系起来,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遇到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中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国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也没有止境。世界的变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进,以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的发展,都迫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不断为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国坚持根据中国国内情况、国际社会局势的变化,以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就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使目前中国政治局面更加稳定。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国共产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只有坚持和深化改革,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敢于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敢于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相信和依靠中国人民,集中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是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上的。没有发展,特别是没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就失去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阶段,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使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科学。

三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目前中国社会更加和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和愿望归根结底影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决定着一切历史活动的最终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不断向前发展,关键在于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另一方面,在中国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只有团结为中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鼓励为中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创业精神,保护为中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合法权益,努力形成全体中国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全体中国人民贡献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所以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月第1版,第27页)因此,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使目前中国社会更加和谐。

2.对中国将来变化的展望

正确的规划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非常重要,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正确的规划。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过程。正确的探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基础保证。要正确地探索,就必须坚持以正确的规划为指导。只有规划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才会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规划错误,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出问题,甚至会出严重问题。这是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也是总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仅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恢复了国民经济,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这一伟大变革正是中国在正确理论和正确规划指导下取得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受“左”的或“右”的思想的干扰,中国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受到挫折。进入新世纪,中国国内情况和国际社会局势已经并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中国在正确判断当今国际社会的局势,正确认识当今中国的发展变化,正确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规划,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为艰巨的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能不断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中国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殷实幸福,中国社会必将更加和谐美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也必将更加辉煌。因此,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现代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现代中国具有伟大的历史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编:《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5月第1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