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美风
   

在中国古代神话里,风,是恶的意象。随着人类对于风灾的征服,风才成为审美的对象。

    晋人湛方生《风赋》云:“有气曰风,出自幽冥。萧然而起,寂尔而停。虽宇宙之洪远,倏俄顷而屡经。……启惨冬之濳蛰,达青春之句萌。因严霜以厉威,顺和泽以开荣。故君德喻其靡草,风人假以为名。及其猛势将奋,屯云结阴,洪气郁彿,殷雷发音,勃然鼓作,拂高凌深。天无澄景,岭无停林,六鶂为之退飞,万窍为之哀吟。”风之产生、形态、气势、速度、作用和风文化,在这里都写到了,而且写得很美。风,由于产生的时空不同,它的形象美也不同。风生于山,抒云卷雾,林鸣谷应,其容姿,其声势,其深邃,令人心旷神怡;风起于水,摇波鼓浪,漾光跃金,其柔情,其悠意,其神韵,让诗人骚客陶醉。在阿尔金山有一个奇怪的风城。这个神话般的“城市”,就是风的杰作。《辞海•风城》条云:“风吹蚀水平岩层所形成的残余平顶小山,状如颓毁的城堡或断残的建筑物。”风城之风,却令人恐惧来时,六合弥满,暗无天日,幢幢“建筑物”,怪影迷离,峥嵘可怖。其声,若鬼哭狼嚎。

    人们之所以美风,还在于看中了它的超人的功能美。在古代,马是最快的交通工具,而风却比马要快得多。于是,就在这方面引发了人们的审美联想。曹植《朔风诗》:“仰彼朔风,用怀魏都。願骋代马,倏忽北徂。”以风代马,虽联想天真,还不失现实之原型(即马),更有浪漫之想象,要乘风而行。传说,列子御风而行,轻快美妙,仙韵翩翩。诗人词客,也免不了这般奇思幻想。苏东坡《水调歌头》中就有“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名句。辛弃疾《太常引》中也说:“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这是古人高飞远举思想的审美张扬。审美思想往往是科学思想的前导。在人类还没有飞机之前,我们的古人已经乘风而飞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是美国人哈泼•威尔逊,但在神话时代我们的嫦娥姑娘就飞上了月宫。在古人的审美世界里,风还是传情寄意的信使。李白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两句诗,意境瑰丽、雄奇、悲壮,令人叹绝。

    风人比德的审美原型是神话中的风神。据说,他是人的脸,鸟的身子,耳朵上挂了两条青蛇。这鸟,庄子说是“鹏”;袁珂先生却认为,“是一只凶猛的大凤”。而蛇,又是龙的主体图腾。所以,风神实质上是人、凤、龙合一的图腾。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原型。在这种神话原型里就揭示了人与风的关系,以致后来出现了风人比德的审美思想。《诗•终风》云:“终风且暴,顾我则笑。”朱熹注云:“终风,终日风也。暴,疾也。庄公之为人狂荡暴疾,故但以‘终风且暴’为比。”又《诗•凯风》云:“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朱熹注云:“南风,谓之凯风,长养万物者也。以凯风比母;母生众子,幼而育之,其劬劳甚矣。”唐宋以降,风与人的审美关系不仅仅只是比德了,而几乎完全人情化和人格化了。比如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就是这样。当然,揭示风人关系最为深刻的,那还是宋玉的《风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作者透过这个审美表象,从“风”这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朝野贫富贵贱之差别,使风具有了社会性和阶级性的深沉意蕴。“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其风中人”,“发明耳目,宁体便人”;“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余。”“其风中人,生病造热,死生不卒。”其想象之丰富,描写之生动,思想之深邃,美感之充盈,真可说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审美境界。

    在美风文化中,古人最钟情于春风和秋风。

    春风,是生命之风。湛方生《风赋》:“启惨冬之潛蛰,达青春之句萌。”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山甫:“飘药递香随日在,绽花开柳逐年新,深知造化由君力,试为吹嘘借与春。”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生命,在春风里复活、萌动、奋发、张扬,给人一种激扬向上的美感。春风,也是优美之风。唐人舒元舆:“低枝且暗摇;花下蝶微飘。”冯延己:“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曹组:“人静,人静,风动一枝花影。”这一缕缕春风,煦煦温和,悠悠凉爽,柔若溪流,清至透明,正如东坡所说“好风如水”啊!这如水般的春风,引来绿满乾坤,惹得百花争妍,畅人之情,可人之意,悦人之心。

    秋风,遒劲有力,摧枯拉朽,多悲壮之美。娄元礼《论风》云:“夏秋之交,大风,甚则拔木偃禾。”秋风的这种特点,反映在审美世界中便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一派宏壮萧条的意象。岑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秋风意象,生动形象,逼真如画。欧阳修的《秋声赋》则是从听觉的角度描摹秋风,或波涛夜惊,或金铁皆鸣,别是一番趣味。秋风多引起一缕乡愁,一腔相思,和人生迟暮之悲。如果说春风是喜剧之风的话,那么秋风则是悲剧之风了。

(收入古风《当代文艺美学的多维思考》,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录入编辑:莫得里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