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庾信集》佚文补考
   

《庾信集》最早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由滕王宇文逌编,根据宇文逌序可知此书凡二十卷,只包括庾信滞留北地的作品。《庾信集》在后世流传中,常有散轶,亦有赠补。明清两代刊刻之时,朱曰藩、屠隆、吴兆宜、倪璠等力图拾遗补阙,校勘修订,但亦多有错误。许逸民先生在清代倪璠注本(底本为明万历间屠隆评点《徐庾合集》本中十六卷《庾子山集》)基础上,进行细心校点出版了《庾子山集注》一书,这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庾信最好的、最通用的文本。许逸民先生校勘用力之勤,辩驳校正了许多史实错误,提出了许多新见,获得了学术界广泛好评。先生还花费精力钩稽遗阙,将散见于诸书的庾信佚文残句予以搜集,计十四条,附后备考。另外,许逸民先生还撰有《宋人记载中的庾信佚作》一文,亦辑录有庾信佚文十条(与《庾子山集注》附录所载,八条重出)。最近,笔者披阅有关史料,发现在先生所辑录的佚文中,有因宋人误引作“庾信诗”而为先生收录的;亦有为先生所未曾收录的,在此予以辩正、补辑,备用参考,就教于方家。

一、《庾信集》佚文辩正四则

1)“不愁风袅袅,正奈雪垂垂。暖热惟凭酒,平章却要诗。”

宋陈景沂撰《全芳备祖前集》卷一“花部梅花”五言絶句引此四句诗,注释为庾信作。许逸民先生根据此材料将之辑录为庾信佚诗,标为“失题”,诗中“暖热”误作“暖气”[[1]]

按:宋人谢维新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别集》卷二十二“花门、梅花部、奈雪垂”[[2]]条全引这四句诗,亦作庾信。《御定佩文韵府》“巻四之一、上平声、四支韵一、垂”中注释“垂垂”[[3]]时引有“不愁风袅袅,正耐雪垂垂”,注为庾信作,其中“奈”作“耐”。其实,这些引录都存在问题,有待考证。

这四句诗作者应该是宋朝的朱熹,诗题是《清江道中见梅》。据朱熹《晦庵集》卷五有《清江道中见梅》诗,曰:“今日清江路,寒梅第一枝。不愁风袅袅,正奈雪垂垂。暖热惟须酒,平章却要诗。他年千里梦,谁与寄相思。”[[4]]此诗中四句除“凭”字作“须”字外,其它全同。《江西通志》卷一百五十二“艺文诗六、五言律”[[5]]中,均引有此诗,与《晦庵集》中所载全同。《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巻二百九十七“梅花类”[[6]]、《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二十三“花谱、梅花部二集藻”[[7]]引朱子此诗,“寄”作“写”,其它全同,后者标题为《早梅》。《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三十八“梅部”[[8]]亦引此诗,“平”作“评”、“寄”作“写”,它同,后注“出晦庵”。元方回编《瀛奎律髓》巻二十“梅花类”亦引有“清江道中见梅”一诗,与《晦庵集》所载全同,他在注释中指出:“朱文公干道三年丁亥访南轩归,十二月江西诗也。书坊刊《全芳备俎》,节去首尾,以中四句为庾信诗,误甚!”[[9]]

2)庾信《挹得胥台露》诗:“惟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六《事实》载:杜子美《初月》诗云:‘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又《白露》诗云:‘白露团甘子。’又《江月》诗:‘玉露团清影。’又绝句云:‘玉坐应悲白露团。’按谢惠连诗:‘团团满叶露。’谢玄晖:‘犹露(笔者注:印刷之误,露当为沾字)余露团。’庾信《挹得胥台露》诗:‘惟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杜诗所本也。(许逸民先生)按:此条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七亦引作《复斋诗话》。庾信《挹得胥台露》诗,今本无[[10]]

按:今本宋胡仔撰《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巻七“杜子美三”条亦有此载,云:“复斋漫录云子美《初月》诗:‘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又:‘白露团甘子。’又《江月》诗:‘玉露团清影。’又絶句云:‘玉坐应悲白露团。’按谢惠连诗:‘团团满叶露。’谢玄晖‘犹沾余露团。’庾信《挹得胥台露》诗:‘唯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杜诗所本也。”[[11]]许先生依据此将之辑录为庾信佚诗。其实胡仔所载是有错误的,宋吴曾撰《能改斋漫录》卷六“事实”载“白露团”条中有:“杜子美《初月诗》云:‘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又《白露诗》云:‘白露团甘子。’又《江月诗》:‘玉露团清影。’又絶句‘玉座应悲白露团。’按:谢恵连诗:‘团团满叶露。’谢元晖:‘犹沾余露团。’庾抱《胥台露诗》:‘唯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杜诗所本也。”[[12]]《复斋漫录》今已不传,吴曾《能改斋漫录》多本于此。依此可知,《复斋漫录》在引用“唯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诗时,指明此出自于庾抱《胥台露》诗,而非庾信之诗,这是没有错误的。只是胡仔《渔隐丛话》在转引时,由于庾抱、庾信只一字之差,而错将之计入庾信名下。

“唯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诗,确实乃庾抱之作,不过《胥台露》诗题有时写为《赋得胥台露》。唐徐坚撰《初学记》卷二“天部”中有庾抱《赋得胥台露》诗云:“胥台既落构,荆棘稍侵扉。栋折连云影,梁摧照日晖。翔鹍逐不及,巢燕反无归。唯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13]]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巻一百五十六“天部六、露”[[14]]中“云影”作“霞影”,其它相同。此外,如宋计敏夫撰《唐诗纪事》巻三中“睫一作晓、鹍一作鹤”;明冯惟讷撰《古诗纪》巻一百三十六中引此诗,内容全同;明梅鼎祚编《古乐苑》巻四十中“折一作拆”;明曹学佺编《石仓历代诗选》巻一百十八中“睫一作晓”;清《御定全唐诗》巻三十九中“折一作拆、睫一作晓”,作者都是庾抱。《御定全唐诗》还指出:“庾抱,润州江宁人。有学术,隋元德太子学士,髙祖初起隐太子引为陇西公府记室,文檄皆出其手,转太子舎人。集十巻,今存诗五首。”[[15]]

另外,仇兆鳌撰《杜诗详注》巻七“初月诗”“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句注释中说:“谢灵运诗:火云团朝露。谢朓诗:犹沾余露团。谢惠连诗:团团满叶露。江淹诗:檐前露已团。庾信诗:惟有团阶露,承睫苦沾衣。薛道衡诗:高秋白露团。旧本俱作团,《记》:季秋之月,菊有黄华。”[[16]]仇氏显然是受胡仔《渔隐丛话》的影响,在失于考证的情况下,误将“惟有团阶露,承睫苦沾衣”句视为庾信诗,这是不正确的。

3)“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

杨前(笔者注:印刷之误,应为万)里《诚斋诗话》载:句偶有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杜云:‘薄云岩际出,孤月浪中翻。’此庾信“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又云:庾信云:‘永韬三尺剑,长卷一戎衣。’杜云:‘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亦胜庾矣。(许逸民先生)按:“永韬三尺剑,长卷一戎衣”庾集《郊庙歌辞》作“终封三尺剑,长卷一戎衣”。唯有“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句,今集不录[10]

按: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乃杨万里误将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一简作《入西塞》)诗中“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句改作庾信句所致,庾信实无此文。今本梁何逊撰《何水部集》有《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曰:“霜清晓风冷,天曙江晃爽。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黯黯连嶂阴,骚骚急沫响。回楂急碍浪,群飞争戏广。伊余本羁客,重暌复心赏。望乡惟一路,怀归成二想。在昔爱名山,自知欢独往。情游乃落魄,得性随怡养。年事已蹉跎,生平任浩荡。方还让夷路,谁知羡鱼网。” [[17]]明陆时雍编《古诗镜》巻二十二“梁第六、何逊”选有此诗,内容全同。明冯惟讷撰《古诗纪》巻九十三“梁第二十、何逊诗”、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巻一百“何逊集”均选此诗,其中“晃”下注“一作光”,其它全同。

宋孙奕撰《示儿编》卷九“诗说、用古今句法”指出:“杜诗‘刈葵莫放手,放手莫伤根。’一作‘伤葵根’,用古诗‘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江边小阁》云:‘薄云岩际出,孤月浪中翻。’用何逊《入西塞》云:‘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此皆取古人之句也。” [[18]]宋曾慥编《类说》卷五十七《西清诗话》“何逊诸人诗赋”条说:“何逊诗云:‘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少陵则云:‘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虽因宿而益妍。”[[19]]宋胡仔撰《渔隐丛话前集》巻七“杜少陵二”载:“《西清诗话》云:诗之声律成于唐,然亦多原六朝意。何逊《入西塞诗》云:‘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至少陵《江边小阁诗》则云:‘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虽因旧而益妍,此类獭髓补痕也。”[[20]]宋阮阅撰《诗话总后集》巻二十“警句门”亦载此论。明徐撰《徐氏笔精》卷三“诗谈、唐诗蹈袭”也指出:“唐诗往往蹈袭六朝人语句。……杜甫‘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则何逊‘薄云岩际出,孤月波中上’也。[[21]]宋郭知达编《九家集注杜诗》巻三十一、宋黄希原本黄鹤补注《补注杜诗》巻三十一在注释杜甫《宿江边阁》此句时均视为何逊作。清王士祯撰《居易録》卷五针对此,特别强调说:“何逊诗‘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佳句也。杜甫偷其语,止改四字云:‘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便有伧气论者乃谓青出于蓝,瞽人道黑白,聋者辨宫徵,可笑也。”[[22]]王琦撰《李太白集注》巻三十二杜甫“春日忆李白”一诗注释中说:“琦按:杜用古人诗句,亦时有之,如‘白云岩际宿’一联,蓝本何逊,乃欲以此讥李,恐无此自是非人之少陵。”[[23]]P1485的确,杜甫常用何逊言,《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何逊集题词》指出:“少陵佳句,多从仲言脱出,是以有‘能诗何水曹’之句”[[24]]

何逊“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这一名句,在后世的传写中,有三种误记情况:

①将之视为庾信诗句。此误为宋杨万里所犯,《诚斋诗话》、诚斋集》巻一百十五均载此言。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巻八“诚斋论袭”条、《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巻七“蜀相”一诗注释,均依据《诚斋诗话》所言,将此视为庾信所作。

②视之为何逊所作,但转写为“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明胡震亨撰《唐音癸签》巻十一“评汇七”中有言:“子昂‘古朩生云际,归帆出雾中’,即玄晖‘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也。子美‘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即仲言‘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四语并极精工,卒难优劣。然何、谢古体,入此渐启唐风;陈、杜近体,出此乃更古意。不可不知。元瑞”[[25]]

③将何逊此句误记为阴铿句。宋龚颐正撰《芥隐笔记》“作诗祖述有自”条说:“谢灵运有‘云中辨烟树,天际识归舟。’王僧孺有‘岸际树难辨,云中鸟易识。’梁元帝有‘远村云里出,遥船天际归。’阴铿诗有‘天际晚帆孤,天边看远树。’‘大江静犹浪。’老杜所以有‘江流静犹涌,云中辨烟树。’铿有‘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杜诗‘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铿有‘中川闻棹讴。’杜有‘中流闻棹讴。’铿有‘花逐下山风。’杜有‘云逐度溪风。’祖述有自,青出于蓝也。”[[26]]元陶宗仪撰《说郛卷》十一下“芥隠笔记龚公、作诗祖述有自”复引龚氏此言。

另外,仇兆鳌撰在注释杜甫《宿江边阁》“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时,说:“何仲言诗尚在实处摹写,此用前人成句,只转换一二字间,便觉睛欲飞。”[16]P1469《杜诗详注》卷二十三“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一诗注释中说:“杨万里曰:‘杜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古人语者,如《武侯庙》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本何逊《行孙氏陵》‘山莺空树响,巄月自秋晖’也。杜云‘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此本何逊‘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比出上二字,胜矣。杜云‘月明垂叶露,云逐度溪风’,又云‘水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此一联更胜。庾信云‘永韬三尺剑,长巻一戎衣’,杜云: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亦胜于庾矣。”[16]P2078依此,则杨万里《诚斋诗话》可能有两种写本。一种是误记为“庾信”作写本,后人相沿而以讹传讹;另一种是确记为“何逊”作写本,但已将“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转写为“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如仇兆鳌所引证的。当然也不排除仇兆鳌在发现杨万里的错误后,擅自更正了作者,却未发现诗句已转写而做进一步修正,并且对所做更正亦未加注明。

4)“藏书凡几代,看博已千年。”

杨慎《升庵诗话》卷一《井公六博》条引“庾子山诗”,许先生根据此,将之辑录为庾信佚诗[1]

按:其实此句出《登名山行》,乃隋李巨仁诗,作“藏书凡几代,看博已经年。”杨慎乃为误记。《升庵诗话》“井公六博”条全文是:“《古乐府》‘井公能六博,玉女善投壶。’盖因井星形如博局,而附之,亦诗人‘北斗挹酒浆’之意也。曹子建诗:‘仙人揽六着,对博泰山隅。’齐陆瑜诗:‘九仙欢赏,六博具娱神。戏谷闻余地,铭山忆旧秦。’周王子深诗:‘谁能揽六着,还须访井公。’庾子山诗:‘藏书凡几代,看博已千年。’陈张正见诗:‘已见玉女笑投壶,复覩仙童欣六博。’”[[27]]我们只要将杨慎此条所引之诗出处作一排比,即可以辩驳清晰。

序号

诗句

题目

作者

出处及异文

宋郭茂倩辑《乐府诗集》

元左克明撰《古乐府》

明梅鼎祚编《古乐苑》

1

井公能六博,玉女善投壶。

《方诸曲》

谢燮

卷五十一“清商曲辞”载,“博”作“著”。

不载

卷二十六“清商曲辞”载

2

仙人揽六着,对博泰山隅。

《仙人篇》

曹植

卷六十四“杂曲歌辞”载

卷十“杂曲歌辞”载

卷三十四“杂曲歌辞”载

3

九仙欢赏,六博具娱神。戏谷闻余地,铭山忆旧秦。

《仙人览六着篇》

陆瑜

卷六十四“杂曲歌辞”载,“博具”作“著且”。

卷十“杂曲歌辞”载

卷三十四“杂曲歌辞”载

4

谁能揽六着,还须访井公。

《轻举篇》

王褒

卷六十四“杂曲歌辞”载,“着”作“博”、“须”作“当”。

不载

卷三十四“杂曲歌辞”载

5

已见玉女笑投壶,复覩仙童欣六博。

《神仙篇》

张正见

卷六十四“杂曲歌辞”载

不载

卷三十四“杂曲歌辞”载

6

藏书凡几代,看博已千年。

《登名山行》

李巨仁

卷六十四“杂曲歌辞”载,“千”作“经”。另:此诗作者名阙,在梁武帝《阊阖篇》后、傅玄《西长安行》前。

不载

卷四十“杂曲歌辞”载,题为《登名山行》(一作篇),隋李巨仁。

从上表可见:惟宋郭茂倩辑《乐府诗集》、明梅鼎祚编《古乐苑》全载有杨慎所引六句诗,而元左克明撰《古乐府》仅载其中23句。由于梅鼎祚编《古乐苑》晚出于杨慎,所以杨慎所见乃是郭氏之《乐府诗集》,误写为《古乐府》。由于《乐府诗集》中《登名山行》未题作者名,列于梁武帝《阊阖篇》后,而《庾信集》中有《玉帐山铭》(一作东宫玉帐山铭),中有“隠士弹琴,仙人看博”句,杨慎因而误以为此诗亦为庾信所作。明冯惟讷撰《古诗纪》巻一百三十七选录了《登名山篇》,特别于其题下注释说:“《乐府》失载名氏,在梁武帝后,《诗汇》作武帝诗,误也!考《文苑英华》作李巨仁。”另,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巻二百十一“乐府二十”、明王志庆编《古俪府》卷二“地理部山”、明梅鼎祚编《古乐苑》巻四十“杂曲歌辞”均选有李巨仁《登名山篇》,内容全同,均有此句。宋林师蒧编《天台前集》巻上、四库全书本《浙江通志》卷二百七十一亦选有李巨仁此诗,亦有此句,题名作一作《登台山篇》、一作《登天台山》。

明徐应秋撰《玉芝堂谈荟》卷三十一“六博”条、明梅鼎祚编《古乐苑衍録》巻四杂纪“杂曲歌辞”中亦引有杨慎此说,对“井公能六博”有辩驳、申论,但均视“藏书凡几代,看博已千年”为庾信诗,这是错误的。明徐兴公撰《徐氏笔精》卷三“诗谈”、徐文靖撰《管城硕记》卷二十八“杨升庵集”,在申辩“井公六博”时则将“庾子山诗‘藏书凡几代,看博已千年’”句予以删除,另引陈謝燮《方諸曲》中“井公能六著,玉女善投壺”句。吴景旭撰《历代诗话》巻二十七“丁集下之下古乐府”中“井公”条,认同了胡元瑞对杨慎注释“井公”的驳斥。他说:“庾信诗:‘藏书凡几代,博已千年’,《图经》称:‘穆天子藏书于大酉山、小酉山,亦用周穆事也。余观《神异经》亦载井公事,愈知元瑞之说较升庵为确。”他特别注释说:“乐府《登名山行》有‘藏书凡几代,看博巳经年’,为隋李巨仁作。”可见吴氏亦对庾信是否有“藏书凡几代,博已千年”句产生了怀疑,但他也只是引李巨仁句,而未证实。

二、《庾信集》佚文补辑五则

1)“醉來拓金戟”

宋郭知达编《九家集注杜诗》[[28]]巻十四《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如歌拓金”注“师云:庾信诗,醉来拓金戟。”《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29]]巻十六此句下注“梦弼曰:庾信诗,醉来拓金戟。”仇兆鳌撰《杜诗详注》巻十八此句下注“庾信诗,醉来拓金戟。”16 (P1590)

按:今本许逸民先生校《庾子山集注》无此句,但集中有八处用到“戟”意象,疑庾信可能有此句。

2)“禅枝四静,慧窟三明。”

宋郭知达编《九家集注杜诗》巻二十一《游修觉寺》诗“禅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注“禅枝,庾信周《新州安昌寺寺碑》云:禅枝四静,慧窟三明。”宋黄希原本、黄鹤补注《补注杜诗》巻二十一[[30]]、(赵曰:庾信安昌寺碑:禅枝四静。)《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巻七、仇兆鳌撰《杜诗详注》巻九《游修觉寺》“禅枝宿众鸟”[16]P786亦如此注。明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卷一百四十五“禅枝”条引“庾信《安昌寺碑》:禅枝四静,慧室三明。杜子美《游修觉寺诗》:禅枝宿众鸟。”[[31]]清王撰《李太白集注》巻二十九《为窦氏小师祭璇和尚文》“忝餐风于法侣,旋落阴于禅枝。”注“庾信碑:禅枝四静,慧窟三明。”[23](P1392)四库全书《御定渊鉴类函》卷三百十六“禅枝”条引“庾信《安昌寺碑》:禅枝四静,慧室三明。”

按:今本许逸民先生校《庾子山集注》无此碑文,宋赵明诚撰《金石录》卷十中“第一千九百三十一唐安昌寺碑”注“周庾信撰,令狐涣重书,昭宗乾宁元年十一月。”[[32]]可知庾信有此碑文,唐令狐涣还曾重书,今已不存。

3)“昔为一双瓦,飞入魏王宫。”

宋郭知达编《九家集注杜诗》巻三十四《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徳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殿瓦鸳鸯坼”注“邺都铜雀台,皆鸳鸯瓦。庾信赋:‘昔为一双瓦,飞入魏王宫。’赵云:鸳鸯瓦事,《魏志》文帝问:‘周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坠地,化为鸳鸯,何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者。’帝曰:‘吾诈卿耳!’宣曰:夫梦者,意耳!茍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卒,黄门令奏宫人相杀。宋黄希原本、黄鹤补注《补注杜诗》巻三十四亦作此注。宋吴聿撰《观林诗话》载:“庾信《鸳鸯赋》云:‘昔有一双凤,飞来入魏宫。今成两株树,若个是韩冯?’盖符中切。半山《蝶诗》云:‘岂能投死为韩冯?’乃皮冰切。”[[33]]

按:今本许逸民先生校《庾子山集注》中《鸳鸯赋》有“共飞檐瓦,全开魏宫。俱栖梓树,勘是韩凭”四句,与上引诗句语意相近。上两条俱不见于今本,第一句作“瓦”,用魏文帝与周宣典,比吴聿所说“昔有一双凤”更确切。另外,假如将之杂入今本《鸳鸯赋》中,则语意相重出,不合常理,故可猜测此句非今本《鸳鸯赋》中文,庾信当另有一赋。

4)“翡翠本微物,知爱巢高堂。”

宋黄希原本、黄鹤补注《补注杜诗》巻十九《曲江二首》之一“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塚卧麒麟。”注“苏曰:宋丘为南阳守,政善廉爱,有翡翠巢于堂。庾信诗:翡翠本微物,知爱巢高堂。”仇兆鰲撰《杜诗详注》巻六于“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塚卧麒麟。”下注“梁元帝诗:燕姬戏小堂。庾信诗:翡翠本微物,知爱巢髙堂。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庾信碑文:刺史贾逵之碑,既生金粟;将军卫青之墓,方留石麟。”[16]P447

按:今本许逸民先生校《庾子山集注》无此句,集中《灯赋》有“翡翠珠被,流苏羽帐。舒屈膝之屏风,掩芙蓉之行障”句

5)“虽是从来月,东窗异昔时。今宵一长夜,应敛几人眉。”

宋刘克庄编《后村诗话续集》卷一有言:“郑左司子敬家有《玉台后集》,天宝间李康成所选,自陈后主、隋炀帝、江总、庾信、沈、宋、王、杨、卢、骆而下二百九人,诗六百七十首,汇为十巻,与前集等,皆徐陵所遗落者。往往其时诸人之集尚存。今不能悉录,姑摘其可存者于后……《闺情》云:‘虽是从来月,东窗异昔时。今宵一长夜,应敛几人眉。’”[[34]]诗后小字注“庾信《闺人望月》”。

按:唐天宝年间,《庾信集》尚在流传,此时出现了王道珪、张庭芳、崔令钦三家《哀江南赋》注,可见庾信作品在当时甚受欢迎,此时李康成《玉台后集》选庾信《闺人望月》诗,当可信。今本许逸民先生校《庾子山集注》收有《舟中望月》、《望月》、《闺怨》诗,并无此诗。

三、庾信《愁赋》佚句、异文补辑

《愁赋》,可以肯定庾信有此作品,此赋大致在元代中后期开始散轶,今已不存。清代吴兆宜《庾开府集笺注》卷一末辟有《庾子山别录》,辑入《愁赋》残句两条;许逸民先生校《庾子山集注》时,对《愁赋》亦有钩稽遗阙;卞东波《庾信<愁赋>考论》[[35]]一文更是遍搜历代典籍,从中辑录《愁赋》佚句、异文多则,上三家对于庾信《愁赋》辑佚、整理之功甚著。笔者在阅读典籍时,也发现古代许多类书、别集、诗注中引有庾信《愁赋》,其中还有一些佚句、异文为上数家所未辑录。列表如下:

出处

文本

备注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卷九下“愁乐门”

愁鬼:特解宽衣带,偏能损面皮,谓愁鬼也。

四库全书

宋朱胜非撰《绀珠集》卷十三“诸集拾遗”

愁城:《庾信集》: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门终不开。闭户欲驱愁,愁终不肯去。潜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

四库全书

煮愁:何物煮愁得熟?烧愁能然?

愁鬼:特解宽衣带,偏能损面皮,谓愁鬼。

万斛愁:且将一寸心,能容万斛愁。

宋曾慥编《类说》卷六十“拾遗类总”

愁城: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城终不开。闭户欲驱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又云: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烧愁能得然?又云:时解宽衣带,偏能损面皮,谓愁鬼也。又云:且将一寸心,能容万斛愁。

四库全书

宋李壁撰《王荆公诗注》巻四《自遣》注

《庾信集》: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城终不开。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

王安石诗:“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底事春风来,留愁愁不住。”

四库全书

宋王十朋撰《东坡诗集注》巻九《次韵乐著作送酒》注

次公庾子山《愁赋》云:唯将一寸心,贮此万斛愁

苏轼诗:“万斛羁愁都似雪”

四库全书

宋史容注《山谷外集诗注》巻三《和答李子真读陶庾诗》注

庾信,子山,封义城公。集中有云: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城终不开。闭户欲遣愁,愁终不肯去。深藏避愁去,愁已知人处。

黄庭坚诗:“忧思庾义城”

四库全书

宋史容注《山谷外集诗注》巻十一《次韵章禹直魏道辅赠答之诗》注

庾信诗:且将一寸心,能容万斛愁。

黄庭坚诗:“客心无一寸”

四库全书

宋李刘撰《四六标准》卷十二“谢恵诗文”《谢汪秘校恵诗》注

庾信诗:谁知一寸心,盛此万斛愁。

谢恵诗:“诗律坎坎,何至虚其腹而藏天地之愁”

四库全书

明陈耀文撰《天中记》卷二十三“愁”部

愁城:攻诗愁城终不破,荡许愁门终不开。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烧愁能得然?闭门欲破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庾信《愁赋》

四库全书

万斛: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上

愁鬼:特解宽衣带,偏能损面皮,谓愁鬼也。

宋周弼编、清高士奇辑注《三体唐诗》卷四《颍州客舍》注

庾信《愁赋》曰:眉头那时伸。

姚揆诗:“乡梦有时生枕上,客情终日在眉头”

四库全书

《御选唐诗》巻二十六《送朱大入秦》注

庾信诗: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

孟浩然诗:“平生一片心”

四库全书

《御选唐诗》巻二十九《初食笋呈座中》注

庾信赋: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

李商隠诗:“忍剪凌云一寸心” 四库全书

《御定佩文韵府》卷二十六之五“万斛愁”条

庾信诗: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

四库全书

《御定渊鉴类函》卷二百六十五、人部二十四“愁三”条

増愁城:庾信《愁赋》曰: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门终不开。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烧愁能得然?闭门欲去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

四库全书

万斛: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

四库全书

(注:“加粗楷体”字的表示存有“异文”现象)

“愁鬼:特解宽衣带,偏能损面皮,谓愁鬼也。”一句,宋叶廷珪、朱胜非、曾慥均辑录。此句在叶廷珪《海录碎事》中单列;在朱胜非《绀珠集》中亦单列,但置于“愁城”条与“万斛愁”条中间,紧接其后有“眼缬:醉眼缬”句;在曾慥《类说》中,“特解”作“时解”,全部是“愁城”条的注脚,以“又云”的句式表示,包裹相杂其间,紧接其后为“眼缬:醉眼曰眼缬”从上三家征引庾信赋的排列方式看,我们有理由认为此句也是《庾信集》佚句。其实眼缬”一词也是庾信集中的,出自《夜听捣衣诗》,曰:“花鬟醉眼缬[1](P262),此诗今本许逸民先生校《庾子山集注》还存留。宋吴曾撰《能改斋漫録》卷六“事实”部,有言指出:“醉眼曰缬:人皆以眼缬,为出李贺:‘龟甲屏开醉眼缬。’殊不知出《庾信集》:‘醉眼曰缬’” [[36]]可见在当时有许多人并不知道《庾信集》有“花鬟醉眼缬”诗,而朱胜非、曾慥、吴曾则是清晰地知道的,故朱胜非、曾慥均在“拾遗”时将之与庾信《愁赋》相连而放。从最有代表性的曾慥《类说》的排列方式看,他将“愁城:攻许愁城终不破……时解宽衣带,偏能损面皮,谓愁鬼也……能容万斛愁。”句与“眼缬:醉眼曰眼缬”句并列,明显区分了“时解宽衣带,偏能损面皮,谓愁鬼也”恰是与其它佚文一起均属于《愁赋》。

此外,历代诗话中,也常征引庾信《愁赋》,如宋胡仔撰《渔隐丛话前集》巻四十七“山谷上”有:“《漫叟诗话》云:山谷诗云:‘遣闷闷不离眼前,避愁愁亦知人处。’乃出庾子山《愁赋》云:‘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11](P318)吴景旭撰《历代诗话》巻十一“乙集五、楚辞卷下之上”条“恢台:宋玉《九辩》云:收恢台之孟夏兮。”下注有:“吴旦生曰……余观鲁直此论,因考其诗‘遣闷闷不离眼前,避愁愁亦知人处’乃出庾子山《愁赋》,云:‘深藏欲避愁,愁亦知人处’此虽直用其语,自饶苍劲。”[[37]]不赘引。

结合清吴兆宜、许逸民先生、卞东波先生及笔者的辑录、考证,基本可以确定的庾信《愁赋》现存文本大致有三段:①、“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城终不开。闭户欲驱愁,愁终不肯去。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烧愁能得然?”②、“特解宽衣带,偏能损面皮,谓愁鬼也。”③、“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但每句均有不少异文,详见上表。

而将上数句诗引作他人的,如王十朋撰《东坡诗集注》巻九《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知君也要雕肝肾,分我江南数斛愁”注“庾亮赋云:且将一寸心,能容万斛愁”[[38]],将此句视为庾亮赋,当为错。宋施元之原注、清邵长蘅删补《施注苏诗》二十六在注释《次韵宋肇惠澄心纸二首》“知君也要雕肝肾,分我江南数斛愁”[[39]]句时也引此作“庾亮作”,亦错。《御选唐诗》巻二十六苏颋《山鹧鸪词》“愁多人易老”注“张正见诗: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40]],视之为“张正见”诗,乃错。

 

【注释】



[[1]][].倪璠注、许逸民校点.庾子山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1093.

[[2]][].谢维新编《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四库全书本(子部247类书类,第941册,139)。

[[3]]《御定佩文韵府》,四库全书本(子部317类书类,第1011册,284.)。

[[4]][].朱熹撰《晦庵集》卷五,四库全书本(集部82别集类,第1143册,90.)。

[[5]]《江西通志》卷一百五十二,四库全书本(史部276地理类,第518册,515.)。

[[6]]《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九十七,四库全书本(集部373总集类,第1434册,89.)。

[[7]]《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二十三,四库全书本(子部151谱录类,第845册,686.)。

[[8]]《锦绣万花谷·后集》卷三十八,四库全书本(子部230类书类,第924册,812.)。

[[9]][].方回.瀛奎律髓[M].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66.

[[10]]许逸民.宋人记载中的庾信佚作[J]文学评论编辑部编.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339.

[[11]][].胡仔撰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47.

[[12]][].吴曾撰《能改斋漫录》版本较多,诸本不一。笔者所引为文渊阁四库全书版(子部156杂家类,第850册,591页),吴曾撰《能改斋漫录》卷六“事实、白露团”条写为“庾抱《胥台露》诗:‘唯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杜诗所本也。”今中华书局1960年版(此本采用“清武英殿聚珍版本为底本,临啸书屋刊本、守山阁丛书本及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校勘”,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沿用中华书局1960年版再版,内容全同)吴曾撰《能改斋漫录》卷六“事实、白露团”条则写为“庾信《挹得胥台露》诗:‘唯有团阶露,承睫共沾衣。’杜诗所本也。”按:文渊阁四库全书版作“庾抱《胥台露》诗”是正确的,而后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校勘版乃误。

[[13]][].徐坚.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2.35.

[[14]][].李昉等.文苑英华[C].北京:中华书局,1996. 736.

[[15]]《御定全唐诗》,四库全书本(集部362总集类,第1423册,458.)。

[[16]][].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608.

[[17]][].何逊撰《何水部集》,四库全书本(集部2别集类,第1063册,700.)。

[[18]][].孙奕撰《示儿编》卷九,四库全书本(子部170杂家类,第864册,474475.)。

[[19]][].曾慥编纂.王汝涛等校注.类说校注(卷五十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710.

[[20]][].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43.

[[21]][].火勃撰《徐氏笔精》卷三四库全书本(子部162杂家类,第856册,476.

[[22]][].王士祯撰《居易录》卷五,四库全书本(子部175杂家类,第869册,371.)。

[[23]][].李白撰,[].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4]][].张溥著.殷孟伦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254.

[[25]][].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8.

[[26]][].龚颐正撰《芥隐笔记》,四库全书本(子部158杂家类,第852册,493.)。

[[27]][].杨愼撰《升庵诗话》卷一“井公六博”条、《升庵集》卷五十八“井公六博”亦载。

[[28]][].郭知达编《九家集注杜诗》,四库全书本(集部7别集类,第1068册,244)。

[[29]]《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四库全书本(集部6别集类,第1069册,953.)。

[[30]][].黄希原本、黄鹤补注《补注杜诗》,四库全书本(集部6别集类,第1069册,420)。

[[31]][].彭大翼撰《山堂肆考》,四库全书本(子部283类书类,第977册,9.)。

[[32]][].赵明诚撰《金石录》,四库全书本(史部439目录类,第681册,233.)。

[[33]][].吴聿撰《观林诗话》,四库全书本(集部491诗文评类,第1480册,4.)。

[[34]][].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8485.

[[35]]卞东波.庾信《愁赋》考论[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2).7579.

[[36]][].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六)[M].北京:中华书局,1960.152.

[[37]][].吴景旭.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58.114115.

[[38]][].王十朋撰《东坡诗集注》卷九,四库全书本(集部48别集类,第1109册,148.)。

[[39]][].施元之原注[].邵长蘅删补《施注苏诗》卷二十六,四库全书本(集部49别集类,第1110册,471.)。

[[40]]《御选唐诗》卷二十六,四库全书本(集部385总集类,第1446册,842.)。

 

 

经删节后,题为《庾信集佚文辩正三则》发表于《文学遗产》(2010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2期第48-49页全文转载)录入编辑:文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