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早期的宗教文化具有“种子文化”的意义,后来人类文化的千姿百态的文化森林中的每一棵参天大树都蕴涵着“种子”的遗传基因,早期宗教文化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后来文化差异的原因。一神信仰和多神信仰是人类宗教文化的一个重大区别,它对后来的东、西方文化产生了非常不同的影响。
一
何谓一神信仰?简言之,所谓一神信仰就是相信世界上只有一个神,除了唯一神之外就没有别的神。犹太教是世界上最早确立一神信仰的宗教,犹太教的唯一神信仰后来影响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的最典型的一神教。
具体来说,一神教的一神信仰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其一,相信唯一神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也是人类的创造者。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共同经典——《圣经》的《旧约全书·创世记》中有典型的神创世界说: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上的日夜、天、地、日月、植物、动物和人等万事万物。
其二,相信唯一神具有超时空性。唯一神没有生灭,它先于万事万物而存在,而且会永远存在下去。
其三,相信唯一神全知、全能、至强、神速、无所不在。唯一神能够洞悉世间的一切,包括人的思想和言行,它以全知来监察人类的一切言行的善与恶。唯一神不仅创造了世界而且主宰世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预前安排,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它的意志的体现,唯一神是绝对、无限,人在唯一神面前无能为力,只有虔诚信仰,以求得到它的护佑和恩赐。
其四,相信唯一神全善、至善。唯一神是绝对善良的,它和罪恶的唯一关系就是惩罚它,唯一神拥有人类可以想象的一切美德。它仁爱、慈悲、宽厚……唯一神不仅拥有这些美德而且它将每一种美德都表现到极至的状态。唯一神还是一切道德的源泉,它是一切道德规范的创造者,它将这些道德规范贯彻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去,用疾病、福寿、天堂和地狱奖善惩恶。
其五,相信唯一神无形无象。它是人类理性对世界所做的最高的逻辑抽象,它是人类的最抽象的理性意象。
在宗教文化中,与一神信仰相对应的是多神信仰。那么,什么是多神信仰呢?所谓多神信仰就是相信世界上不仅有一个神,而是有许多个不同的神。
具体来说,与一神信仰相比多神信仰有以下特点:
其一,多神教一般来说不主张神创世界,而是将世界视为一种自然现象。
其二,多神教中的神灵往往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空间。
其三,多神教中的神灵往往都有其独特的职能,因此他们的职能和权力都是有限的。
其四,多神教中的神灵都有自己具体的形象,例如:道教的关帝是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五绺长髯等等。
其五,多神教中的神灵往往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并非是道德上的完美形象。
多神信仰和一神信仰使宗教呈现了多神教和一神教的差别,多神教和一神教因多神信仰和一神信仰而使宗教文化的许多方面表现出许多不同,进而在整个社会历史文化中发挥了非常不同的作用。
二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神信仰对宗教文化本身的影响。
纵观人类宗教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宗教信仰崇拜的对象有一个从自然神、氏族神、职能神、最高主神到唯一神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唯一神教是人类宗教发展较高形式,与人类其它的宗教信仰形成对比。
(一)一神信仰比多神信仰使宗教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在唯一神教中,不论是犹太教还是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强调唯一神无形无象,是抽象的精神实体,都明确强调反对偶像崇拜。神灵没有具体的形象更有利于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去接受它。
在多神教中,每一位神灵都有自己的具体形象,信仰者大多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来塑造自己所信仰的神灵的形象,所以非洲黑人的神灵也皮肤黝黑,而黄皮肤的亚洲人所崇拜的佛祖则是面若敷金。神灵有了形象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影响的范围。一般来说人们很难接受和自己形象相去甚远的神灵。假如是人们不喜欢甚至是厌恶的形象人们当然不会去崇拜他。
唯一神不仅无形无像而且全知全能,这也是一神教有更强的适应性的原因之一,唯一神全知全能就增加了他的可依赖性,人们不论出于什么目的都可以信赖他,而多神教中的神各司其职各有其能,例如中国的道教,除了最高神——三清神之外,还有四御,还有门神、财神、灶神等等,其它的多神教也如此,这些职能神有的可能会被很多民族接受,而有的则会局限在民族范围之内,沙漠、草原上生活的民族不会崇拜海神,相应地海岛上的民族一般来说也不会崇拜山神。
唯一神无形无像全知全能,确定了他的广泛的适应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唯一神就能够被许多民族接受,一种宗教信仰是否被人们接受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其它的宗教观念和宗教禁忌等等,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多神信仰还是一神信仰确实是影响宗教适应性的因素之一。
(二)一神信仰使宗教有更系统化逻辑化的宗教观念,有更严密更规范的宗教组织,一神信仰增加了信仰者的内聚力。
一神信仰是一神教的根本信仰,是所有其它信仰的基础和核心,一神教的主要宗教观念由此生发出来,而不可与其相矛盾。一神信仰这一信仰核心保证了整个宗教的宗教观念的系统化和逻辑化,而系统化和逻辑化的宗教观念是宗教行为标准化的前提条件,而只有有了标准化的宗教行为才会有规范化、严密化的宗教组织,宗教信仰者才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多神教信仰者相信存在着不只一个神,而是有许多个神,即使他们相信在这许多个神当中有一个是最高神,那也不能形成像一神教那么集中的信仰,崇拜对象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义内容的分歧,宗教行为的多样化,宗教仪式的不规范,宗教戒律的宽严不一,宗教组织不够严密,最终导致宗教信仰不够虔诚。基督教作为典型的一神教,其宗教观念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宗教仪式规范化,宗教组织最具有严密性。其中天主教最为典型。天主教的宗教组织制度是总体集权教务制,它比分立集权教务制、民主集权教务制和单体集权教务制都更具有组织的严密性,在天主教中,罗马教廷统辖全世界天主教的所有神职人员和信徒,它有严格的教阶制,最高领袖教皇之下设有红衣主教、宗主教、都主教、大主教、首席主教、主教、神甫、修士和修女。主要的宗教神职都由教皇任命。东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作为一神教分别实行分立集权教务制和民主集权教务制的宗教组织制度,宗教组织制度虽然不如天主教严密,但是较之于多神教奉行的单体集权教务制则严密得多。
严密的宗教组织将宗教信仰者的行为纳入严格的规范管理,同时可以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及时地调整宗教教义、教规、仪式,一神教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影响与其宗教组织的严密性也密切相关。
(三)一神信仰使一神教能够更成功地完成宗教为人提供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的社会文化功能。
人作为理性的存在,其本性规定了人不仅要创造物质的家园,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人还要创造精神家园,给自己的灵魂寻找归宿。历史的发展明确地显示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的征程要比创造物质家园的过程漫长得多。宗教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给自己修造的精神家园之一。宗教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其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类在摆脱自己野蛮的原始状态的过程时就创造了宗教,但是人类最初创造宗教的目的更主要的是针对人与自然的矛盾,解决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的追求日益超凡脱俗,日益精神化,这个过程是与宗教由多神教向一神教过渡相伴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中关注人的世俗生活的巫术逐渐脱离出来。真正的宗教往往将巫术视为邪魔外道,特别是作为一神教的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将巫术视为邪恶之术,印度佛教也明确反对教徒从事巫术活动。中世纪的基督教为了抵制巫术曾经杀戮巫婆神汉15万之众。而许多多神教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宗教的巫术行为,因此相比较而言多神教比一神教更注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一神教则更多地关注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肉体与灵魂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矛盾等等,其根本着眼点在人生的终极问题。
一神教强调神是唯一、绝对和无限,人作为理性的动物,注定了人要在精神世界为自己寻找一个绝对的依托,多神教的神灵尽管也可以给人们带来依赖感,但是由于他的有限性致使他不足以作为人们精神的绝对依托。
为了给人们以精神的慰籍和寄托,一神教创建了一套系统的神学理论。一般来说,一神教总是教导人们放弃所有现实世俗社会的的追求,驱使人们去追求未来彼岸世界的天国福音,他们往往反对多神教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做出承诺的做法,主张现实生活是苦难的,即使有幸福也是短暂和虚幻的,而只有未来的天国生活才是真正的永恒的幸福,世俗生活是通往彼岸的阶梯和桥梁,现实的苦难是换取将来进入天堂门票的资本,于是平凡、庸俗的生活有意义和价值,现实的努力拥有了神圣性,苦难的煎熬有了报偿,漫长的人生之路有了目的地,灰暗的生活有了希望之光,孤独的心灵有了依托,寂寞空虚的灵魂变得充实。
(四)一神信仰使信仰者的宗教信仰更加虔诚。
一神教的信仰者相信只有一个神,宗教信仰集中而强烈,执着而虔诚,在宗教信仰上他们往往缺乏最起码的宽容精神,把异教徒视为魔鬼、洪水猛兽、邪恶的根源,所以对持不同信仰的人往往采取决不姑息的打击态度。基督教信仰者在中世纪组织了十次大规模的十字军东征,与和他们同样不肯妥协的伊斯兰教信仰者进行了殊死搏斗。对于一神教信仰者来说,宗教信仰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宗教信仰生活就失却了价值和意义,对于他们许多人来说放弃宗教信仰比放弃生命更不可接受,因为他们认为对于人来说灵魂的价值远远高于肉体的价值。
一神教信仰者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执着,辐射到社会文化的诸多层面,对脱俗的精神世界的执着泛化为西方文化的一般特征。布鲁诺由于反对基督教的“地心说”而被罗马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布鲁诺是反对基督教的,但是他那种为了信仰而宁死不屈的精神却是一神教文化氛围内所特有的。
相比较而言,以多神信仰为主的中国人,宗教信仰的虔诚性就较低,中国人很少具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他们往往没有固定的宗教信仰,平时也不相信神灵的存在,在生活中遇到用现实的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会转向宗教领域,“平时不信佛,临时抱佛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转向宗教领域往往也不会专注于某一种特殊的宗教,而是“有病乱投医”,既到庙里磕头,又到观里进香,甚至会有这样的祈祷:“空中过往的各路神灵呀,你们保佑我吧!”中国人的多神信仰使他们在宗教方面能够做到兼容并蓄,可以宽容多种宗教同时存在。中国人一般不以宗教信仰作为精神的依托,更多的中国人是把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作为自我精神上的自我实现,或者在艺术中、在琴棋书画中寻找精神寄托,在自然景物中体味心灵的宁静,不在自己的心灵中树立一个绝对和无限作为灵魂的依托,而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无限,欣赏领会“一沙一世界,一花一春秋”。
三
最后,我们讨论一下一神信仰和多神信仰对人类世俗文化的影响。
(一),一神信仰强化了宗教的社会一体化功能。
任何宗教都具有社会一体化功能。在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以某种动物或植物为图腾,把氏族部落的成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图腾崇拜是维系氏族部落内在凝聚力的根本方式。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民族宗教代替了原始宗教,民族宗教大多是多神信仰,多神信仰中有一位是最高主神,这种有最高主神的多神信仰比原始宗教的分散的、独立的各种具体的神灵崇拜的社会一体化功能加强了,凌驾于诸神之上的最高主神具有了原始宗教中个别神灵不可能具有的统一感召力,例如,日本民族的天照大神是神道教的最高神,天照大神的信仰将日本人团结在太阳旗下。
民族宗教的多神信仰比原始宗教个别神灵崇拜有更强的社会一体化功能,但是假如把它与一神教的一神信仰相比较,那么我们又不难发现多神信仰分散了信仰者的注意力,降低了信仰者信仰的虔诚程度,进而也影响了宗教的社会一体化功能。一神教的一神信仰将信仰者的精神全部集中在唯一神身上,相信只有一个神,也减少了信仰者彼此在信仰上的冲突,增加了他们在信仰上的认同感,使他们拥有更一致的宗教观念、更统一的宗教行为、宗教仪式,形成了严密的宗教组织,大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一神教的产生都与当时社会强烈的社会一体化要求密切相关。犹太教是人类最早的一神教,古代的犹太人称为希伯莱人,他们一开始也不把耶和华作为唯一神,按照《圣经》的说法,犹太人的先知亚伯拉罕第一次向希伯莱人强调耶和华是唯一神,就是因为亚伯拉罕要让希伯莱人团结在一起,不被迦南人同化,后来,摩西再一次强调耶和华作为唯一神也是因为摩西要团结希伯莱人,以便希伯莱人可以度过逃出埃及在西奈沙漠中的艰难岁月。在后来的历史上,犹太人多次被异族征服,公元722前年被亚述人征服,十万犹太人被流放异地。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再次攻陷耶路撒冷,将犹太人掳往巴比伦。公元前330年马其顿人占领耶路撒冷。公元前63年罗马人又一次毁灭耶路撒冷,并把大多数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了两千年的流浪历史。犹太人多次被异族征服,而且在世界各地流浪了两千年,但是犹太人一直保持着民族的独立,终于在本世纪中再建以色列国,能够在两千年的流浪中保持民族独立而不被异族同化,犹太人的一神信仰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失却了自己民族地理上的疆界,犹太人用犹太教的一神信仰建立了自己的文化疆界,每到民族危亡的关头,犹太人就强调他们的耶和华的唯一神信仰。耶和华的唯一神信仰成为了犹太人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基督教最初是犹太人反对罗马人殖民统治的民间宗教,罗马帝国是一个依赖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国内民族众多,文化殊异,基督教能够从民间宗教转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一方面是因为基督教放弃了早期反对罗马帝国的态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罗马帝国需要一个精神的纽带将其治下的臣民维系在一起。
相比较而言,中国人长期居住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很早就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文化,另外以农耕为主的经济运作模式决定了家族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细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家抓住了中国社会的特色,在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确立了维系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纽带。这种伦理的共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一神信仰的产生。
(二)一神信仰使宗教具有更突出的社会道德意义。
宗教自其产生起就有道德意义。甚至于可以说原始道德是在原始宗教的母体之中孕育成熟的。在原始社会中,道德性的社会规范主要是借助于原始宗教的力量来发挥社会影响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宗教的道德意义不是逐步减弱而是不断加强。
尽管几乎所有的宗教在道德起源的问题上都持“神启说”,但是一神教和多神教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多神教虽然也主张社会秩序和伦理规范是神定的,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神灵创造道德的观念,例如中国古代宗教的天帝不象犹太教的上帝那样直接颁布道德命令,而是以“天人感应”的方式来影响社会人伦秩序,孔子只是说:“天生德于予”,至于具体如何生则未讲得清楚明白。孟子则认为道德是人先天就有的:“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1]道家和道教讲伦理规范源于道,即使在道教中,“道”也与西方一神教的人格神意义不同,与其将其理解为人格神不如将其理解为客观规律更恰当,所以在中国人看来,伦理规范不是神创的,而是像自然法则一样自然而然的,中国人将天理视为人伦的准则,强调人伦应该合于天理当然也强调了伦理规范的不可违背性,但是对伦理规范的遵守没有太多的神圣意义。
在一神教中,神灵是伦理规范的直接创造者,犹太教和基督教视为永恒道德规范的摩西十戒,按照《圣经》的说法是耶和华在西奈山上从烈火中现神说法,直接向摩西颁布的。从事实认识的角度认识问题,可以断言神创说比天定说更荒谬,但是从价值认识的角度认识问题,我们则不得不说神创说比天定说赋予了道德规范更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强化了伦理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对于一神教信仰者来说,遵守伦理规范不仅是为了世俗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是遵守神灵的旨意,是具有崇高性和神圣性的活动。
在一神教中唯一神是道德的源泉,他本身是绝对的善、至善,人类的一切美德都从这至善中生发出来。多神教中的神灵不仅在功能上有多样性和有限性,而且在道德品质和性格上也有多样性和有限性,他们很多会像人一样在许多情况下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他们也会犯错误,往往也会有性格缺陷,例如古希腊宗教中的神常常有嫉妒、仇恨、贪婪、吝啬等缺陷,而中国道教中的神灵王母娘娘则显得刻板、不近人情。
在宗教中,神灵不仅是伦理规范的制定者,也是伦理规范的维护者,伦理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执行的监督者。作为道德的维护者和监督者自身道德的完美性自然很重要,“己不正,焉能正人?”因此至善的唯一神比有限的多神乃至最高主神都更具有道德保护神的意义。
(三)唯一神信仰确立了一种特有的人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态度。
唯一神信仰者相信,是唯一神创造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客观的外在的自然世界被理解为一种精神力量的创造物,唯一神是一神教信仰者通过对世界的理性抽象获得的,唯一神是一种理性的意象,世界是一种理性力量的创造物,这意味着世界应该具有合乎理性的特点,并且一神教信仰者相信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就是让人来统治这个世界,“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2]此唯一神信仰促使人们从功利和实用的角度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理解为人的对立面,人类要认识自然、控制自然,而且他们相信人能认识自然、控制自然,人可以使自然服从自己的意志,人类可以成为自然的主人。一神教信仰者确立的这种人对世界的态度虽然是一种宗教的态度,但是它有利于人们形成对世界的事实认识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在一神信仰中,信仰者信仰上帝是把自己投射到这种抽象的统治物,以此对抗周围的具体世界,上帝的意象既是外在于自己的统治物,又是自己用于对抗比自己强大的外部力量的夸大了的自我形象。
一神教的一神信仰不仅有利于信仰者确立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态度,而且唯一神的形成本身也有利于人们科学精神的培养。上帝作为唯一神是至上、绝对、无限,是人对世界所作的最高的理性的抽象和概括,是人的理性抽象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结晶,是人追求具体的、暂时的、变动的事物之后的抽象的、永恒的、不变的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神教的唯一神意象和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实体、牛顿的第一推动力、康德的自在之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样是人类理性高度发展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现之一。科学和宗教就其世界观来说确实存在着根本对立的矛盾冲突,在历史的某些特定的发展阶段,宗教对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障碍,但是宗教和科学也不是没有任何内在关联的,宗教是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由于人类早期智力的有限性未必是正确的,但是它确立人们认识世界最初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宗教不能直接导致科学成就,但是对科学的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西方历史上,在宗教统治一千多年之后,文艺复兴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现象,爱因斯坦能够做出相对论的伟大发明与其犹太教的宗教信仰也有密切的关系。犹太人是第一个信仰一神教的民族,而且将宗教信仰贯彻到了自己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这个民族产生了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多的科学家,在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名单上犹太人的名字远远多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的人。
在多神教中,几乎没有神创世界的说法,即使在某些多神教中有神创世界的神话,也没有一神教中创世说那么清楚明白,那么充满理性精神,这些神话往往也没有形成那种宗教的核心的宗教观念。在多神信仰中,自然被理解为一个自然的生化过程,是精神意志不可抗拒和违背的,因此多神教的信仰者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往往主张
人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违逆自然,这种倾向在中国人这里尤为明确,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儒、释、道三家都不主张违逆自然,作自然的对立面,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而是强调人道应该合于天理。
中国人将“顺应自然”的自然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深入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各个层面,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中,虽然也有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的神话,但是人类学家认为盘古和女娲的神话产生较晚,并非人类开始认识世界时产生的那些原初的神话,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在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中没有产生那种原初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作用。况且,在这些神话中,与其将盘古和女娲理解为精神实体的人格神,不如把他们理解为中国人的勇敢而且智慧的祖先更恰当。追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色,从孔子的天命观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周敦颐的“圣人与天地合其德”、张载的“民胞物与”、程颐和程颢的“天人无二”、朱熹的“圣人与天为一”到王夫之的“天人道一”、“天人同原”。从道教的“道之在我为德”[3]到佛教禅宗适意自如的成佛境界,都说明中国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强调的是顺从和谐,而不是控制征服,是一种价值认识的态度而不是事实认识为主的态度,是一种伦理的、艺术的态度,而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西方传统文化以科学精神为主体,西方人对事物的关照以科学的态度为先导,中国文化以伦理的艺术的精神为主体,中国人对事物的关照以伦理的精神为先导,西方人会首先研究松树为什么会耐寒,葵花为什么会向阳,而中国人往往不问为什么,而是直接从松树的耐寒看到坚强,从葵花的向阳看到忠心。西方文化以科学精神为主,乃至于其伦理和艺术也充满科学精神,所以西方的画家要懂得透视等科学原理,画人物不仅要画裸体,还要进行尸体解剖。中国文化以伦理和艺术精神为主,中国人的科学也有艺术和伦理倾向,中国人不论学习什么技艺都强调首先学习艺德,中国人的技艺也与西方人的技术不同,学习技艺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还要有很强的感受力领会能力,明白了事物的原理往往还不能完全驾御这个事物,“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一神信仰和多神信仰是宗教信仰中的一个很关键性的因素,它们对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我们在本文中所论述的只是它对文化影响的一部分,当然我们认为这是最主要的部分。一神信仰和多神信仰对文化的影响非常不同,它是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讲,我们很难说哪一种信仰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更大或更积极。
【参考文献】
[1]《孟子•告子上》
[2]《新旧约全书•创世记》
[3]李养正《道教概况》中华书局1989年2月第217页。
(原载《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录入编辑:红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