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重视和发展社会科学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物质文明,而且要建立高度荣昌盛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前者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达到,后者则

  要通过发展社会科学来实现。考察一下现实不难发现,对于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在我国已经获得了上下一致和普遍的重视。这当然是非常正确的。但相形之下,对于发展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中的某些门类,如文、史、哲,则出现某种程度的轻视。具体表现在:第一,现在不少单位用人对社会科学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得一些人不注重对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不觉得社科知识的不足是自身作为人才的素质的一种缺陷。第二,整个社会缺乏一种重视和尊重社会科学的氛围,反倒无形中造成了一种蔑视社会科学、瞧不起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的人的气象。第三,一些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报考社会科学专业;一些青年学生也尽可能改变自己的志趣,不学习、不报考社科专业,致使一些高校社科类系科专业录取分数一降再降,人数也已减少,但仍然招不满。有的即使考取了某一社科专业,进校以后也千方百计要求改系或换专业。产生以上情况原因很复杂,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所谓历史的原因是指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和路线的长期影响,不少社会科学受到了摧残和扭曲。在内容上主要是为“左”的路线提供论证;在形式上是冗长空洞的说教,完全抛开了自己的领域,失去了自己的对象和特点,不再具有科学的意义。对于这样的“社会科学”人们感到厌倦并给予拒绝,应该说是合乎清理的。但由此走上另一个极端,完全否认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拒绝社会科学,则是愚蠢和危险的。所谓现实的原因,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可能不受金钱魔力的影响,不可能不受急功近利主义的影响。但是若使这种影响威胁到社会科学的存在和发展,人们纷纷面向金钱,背向科学,这将是非常危险的。问题不在金钱本身,而在于金钱和无知、非理性的结合,其结果必然是从内部来破坏社会的发展,瓦解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

  要从根本上解决重视社会科学并用力促其发展的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科学与发展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首先,重视和发展社会科学同发展经济决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重视和发展社会科学是发展社会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所不可缺少的。邓小平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这里提到的“科学”是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江择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也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诚然,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历史等,是不能直接成为物质生产力的,但它们却可以对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因素——人产生巨大作用。经验的事实向人们表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就如现今不同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济效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样。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可以造就出不同品位的人,而不同品位的人则能创造出有质的差别的社会生产力。社会文化是具有广泛含义的一个范畴,但不论怎样,健康社会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科学的指导。由此不难看出,社会科学是经过一个曲折的途径对生产力发生作用的。它先是形成一种文化环境和氛围,通过这种氛围和环境的感染、陶冶,使得作为劳动力的人的品位(指技能、能力、觉悟、道德……等的综合)提高了,从而带来了高水平的生产力。正是这个原因,社会科学的效益不是直接的,不可能立杆见影。毋宁说是间接的,甚至是无形的。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社会科学中有些形式,如哲学、艺术等,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式,是离经济基础很远的,是悬浮于空中的,但若是将它们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结合起来,为形成科学的、艺术化的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这样也会出生产力,即使生产获得发展。这时由于社会科学的这种形式已渗透于生产的实际过程中,比起先形成文化氛围和环境,通过对人的影响再作用于生产力来,对于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要更直接、更显著。诚然,这种渗透也要通过人的因素的作用。

  以上事实表明:社会科学,那怕仅仅是一种政治理论,对于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作用,这是无可置疑的。正因如此,这几年在西方经济学中异军突起,形成一种新制度学派,其代表人物还多次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谓新制度学派,就是主张并注重政治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社会习俗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把这种研究当作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这就是现代西方之所以重新回到政治经济学传统的原因,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美国重新活跃的原因。

  其次,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离不开社会科学。一个社会的繁荣昌盛,发达的经济是基础,但若是没有异采纷呈的文化和高度先进的社会科学,这种繁荣昌盛,一是片面的;二也不能真正表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也不能形成真正的给后世以深远影响的历史。古希腊半岛之所以成为欧洲文明的发祥地,至今为世人所仰慕,不仅在于当时小亚细亚沿海地区有发达的经济,而且在于它的灿烂的古代文化。 产生出了象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古代希腊是人类发展的幼年时期,马克思把这里看作是“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称古希腊人是古代民族中的“正常的儿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14页)我们自己的国家也是这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辉煌卓越的古代文明,就没有中华民族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从我国的历史发展也很能说明问题。一提及盛唐,总是令现今的炎皇子孙陶醉和感到增色。然而,盛唐之所盛除它的经济发达之外,更能代表盛唐的是因为它产生出了象李白、王维、杜甫和王昌龄等一批永著史册的大诗人,产生出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这样的大文学家和哲学家,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艺术家、历史学家以及一直流传至今的无数文物和珍宝。设若将这一切都抹去,盛唐还将是一种怎样的形景呢?由此可见,一个完美的社会形态,不仅应具有与世并肩的经济,而且要有与之相称的文明和文化。而这种高水平的文明和文化的建立却必须通过发展社会科学才能实现。如果将莱我们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了,成了经济发达的大国,但却未能造就出名闻当今、影响后世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大文豪和大艺术家等,这无论如何总要算是一个重大缺憾。为了避免这种缺憾的发生,就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科学的发展,注重对研究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人类历史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尽管各个时代经济的发展是那个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但那个时代的脸面却总是全由文化占了去了。就如同人们走进一座花园,观赏的情趣全在花上、朵上,全然不顾扶持这些花朵的根基。这就是说,一个时代的文化成了人们考察这个时代景观的首要方面。

  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还表现在,它能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们的实践提供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无论是怎样的实践都必定是在一种思想和理论支配下的人的活动,其间的区别仅仅在于是接受什么样思想和理论的指导。我们当然主张用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去指导人们的实践,就当今而言,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指导人们的实践。因为只有如此,方能保证人们的实践不出大的差错。时下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标榜自己的行为不受任何思想和理论的指导,这些人的口头禅是“我不懂什么理论”。且不论“不懂什么理论”并不是一种光采,就说人的行为果真能摆脱思想和理论的指导吗?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谈到当时一些自然科学家盲目地拒斥哲学,这些人以为只有忽视哲学或侮辱哲学,才能从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此,恩格斯严肃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对于今天那些蔑视理论、拒绝理论指导的人来说,恩格斯的教导仍不失为金玉良言。另一种情况是,承认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作用,但认为不必接受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主张接受别的理论的指导。持这种看法的人,是受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真理多元论”或多或少、或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的结果。对于这两种错误的理论,理论界早就有所澄清。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这种人不懂得或者否认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帮助人们认识和发现真理,并通过实践发展真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同现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而发现的新的伟大真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是在这一伟大真理指导下而取得的。如果没有这一真理的指导,要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是不可想象的。这也从正面告诉人们,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重视和发展社会科学,如何使得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都获得与经济相称的发展?这是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提出的重大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首先,通过教育和宣传,改变蔑视、轻视社会科学的氛围,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重视和发展社会科学是发展经济所不可缺少的,是建设现代化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我们相信天才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勤奋努力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逐步创造出一种适宜产生社会科学巨子的条件和土壤,使得我们这个社会成为有利于天才人物成长的社会,使得我们这个时代成为需要巨人而且能够产生巨人的时代。

  其次,确立新的人才素质观,把是不是具备与其学历相当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水平,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之一。应当考察就职人员理论思维能力和逻辑清晰程度。必须改变目前只看专业成绩,甚至只看外语、计算机这两门课的成绩,忽视甚至根本不顾求职者社会科学水平的状况。重视专业知识,重视外语、计算机的学习成绩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不能走极端,不能片面化。人不是机器,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极为复杂的社会动物。一个思想敏捷、情感丰富活跃的人,能很快地适应环境,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创造性地从事工作。而这样一种品位的人没有社会科学方面的修养是不可想象的。

  再次,对于社会科学的某些门类,国家应给予重点扶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讲究效益,无可厚非;注重当前的、直接的利益,亦在情理之中。而社会科学的有些门类很难与畅销的商品相比,它几乎没有什么柜台效应,也不能产生出现实的直接的经济利益。这样的一些门类的社会科学如果得不到国家的特别的扶持和帮助,很可能就存在不下去。不可否认,国家在这一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与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相比,所做工作相去实在太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重视和发展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这个责任有三:第一,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把自己的研究同经济建设主战场尽可能地结合起来,从为主战场服务出发,确定和发现课题。第二,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贯彻执行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实践中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力求做到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第三,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重视也好,发展也好,都是需要人去干的,第一位要干的人当然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自己。无论那项工作都是有困难和阻力的。相形之下,研究和探索社会科学困难和阻力则更大,这就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自觉地承担起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的历史重任,甘于清贫,埋头苦干,立志为发展社会科学做出一番事业来。

  (作者惠寄。录入编辑:乾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