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
 

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新时期发出的伟大号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在这个问题上,思想理论界的认识并不统一,争论至今犹存。许多主张一元化的文章,讲了不少有说服力的道理,很有启发性。本文想从社会历史发展和指导思想一元化是普遍规律的角度作一探讨。在作这种探讨之前,有必要对“元”这个概念作点解释。一元论、二元论或多元论中的“元”是一个哲学范畴,其基本含义是指万事万物的原初的始基、本原,无限多样的世界最终统一的基础。《春秋繁露·重政》载:“《春秋》变一谓之元,元犹原也,……故元者为万物之本。”凡主张万事万物原初的本原只有一个的,叫做一元论;主张有两个或多个的,叫做二元论或多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万物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但都统一于物质,这就是彻底的唯物论的一元论;唯心主义则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或意识,这就是唯心论的一元论;把精神和物质共同当作世界万事万物本原的观点,是二元论或多元论。

指导思想一元化是普遍规律,有其坚实的哲学基础。我们所说的指导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因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所以也是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指导思想一元化就是在政治和思想理论领域、在各项实际工作中,都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而不允许用别的什么思想作指导。其中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紧密结合时代条件和我国新的实际,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当代中国,坚持“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评理论。所以,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必须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政治和思想理论领域,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并不是出于什么偏执的情绪或狭隘的心理,而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真理,符合中国国情。只有坚持它的指导,才能真正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和社会科学,才能使我们迈向先进文化发展的新的台阶。

“多元化”的主张者不赞成指导思想一元化。他们认为“真理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实际上就是把社会科学中的其他学科视为谬误;他们提出应该抛弃这种“唯我独真”的“偏狭心理”。在这种指责面前,有些人对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产生了疑惑,有些人语塞,似乎无言以对。实际上这种指责并非有什么真正的力量,原因就在于它不是真有道理;而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才是实在的真理。

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有着科学的哲学根据。指导思想一元化同哲学世界观的一元化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二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世界观的一元化是指导思想一元化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一元化则是一元化世界观的具体表现。因此,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首先就是坚持一元化的世界观,就我们而言,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一提到世界观,那么就必须承认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唯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其他哲学,可能包含这样或那样的真理成分,但从世界观高度加以考察,却没有一个是真正科学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不是什么“偏狭心理”。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就已经有许多哲学派别存在了,恩格斯曾以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一哲学的最高问题而把它们划分为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不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是以精神、意识第一性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尽管在它们的体系中不时闪耀着真理的火花,但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们都不具有科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在反对批判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斗争中,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在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也取得过不少成绩,但由于不懂得实践的意义及其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得这种哲学始终未能克服它的机械性、直观性和不彻底性。马克思曾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这样的唯物主义哲学当然不能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纷呈,它们又可分归为两大派别: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它们是在现代生产和科学发展了的条件下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而产生的,其中包含不少富有启发性的思想资料,但从根本上说,它们没有也不可能越出旧哲学的藩篱,因而不可能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他哲学根本不同,它批判地吸取了以往哲学中的一切积极成果和有益成分,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结合,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因此,作为世界观的哲学体系可以有很多,但作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却只有一家,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因不是别的,仅仅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正确地概括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这并不是说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就没有别的真理,而是说作为指导思想基础的世界观,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哲学具有完全的真理性。

就最一般的意义而言,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任务无非是正确认识并成功地改造世界以满足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要正确认识并成功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这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因,也是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的深刻根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它不能代替其他科学。恰恰相反,它必须以其他具体科学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的产生和发展,吸收了并将继续吸取过去、现在和将来其他各种哲学派别以及其他各种具体科学的一切积极成果,并将用新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自己,这是不言而喻的。每一科学领域的真理要由各门科学的科学家自己去探索和发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每一具体科学都具有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的真理性,否则人们还去探索干什么?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这不能成为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根据。因为具体科学的真理不具有本原、始基的性质,即它不具有“元”的资格。就是说,我们不能用某一具体科学真理去作为普遍的指导原则,因此,真理的多样性不能成为多元论者否认指导思想一元化的理由。

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普遍规律,并非共产党人的特殊创造,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现象。在每一个社会形态中总是存在多种多样的思想体系、理论流派、学术观点等,但占据指导地位的思想却只有一种。秦王朝是中华大地上出现的第一个封建大帝国,作为这一大帝国创建者的秦始皇,其功在统一,其过亦在统一(指其实行统一的方法)。秦始皇为强化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五大措施,即颁布通行全国的法律,清除原六国的反秦势力,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筑道路、巡行各地,焚书坑儒。所有这些措施从意识形态的意义上看,就是要在全国确立统一的指导思想。这是秦始皇的伟大的历史功绩,没有统一的思想就不能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但秦始皇在实行这些措施时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有些是错误的,有些是野蛮的、残酷的。正是这一点加上其他暴政导致秦王朝未能长久。不过我们不要忘记,“汉承秦制”,由汉高祖刘邦始创到汉武帝达到鼎盛的大汉王朝,在意识形态领域所做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一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其指导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这是大家的共识。封建地主阶级是这样,资产阶级也是这样。在欧洲,法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法国资产阶级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不仅动员了自己的阶级,而且也动员起了广大的城市平民和农民,他们以空前高涨的政治热情投入反封建势力的斗争。没有这种统一的思想,斗争不可能那样坚决,革命也不可能彻底。资产阶级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以后,它的指导思想也是一元化的,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它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这种地位是决不允许其他任何别的思想来染指的,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希特勒对持有《共产党宣言》的人处以死刑;国民党统治时期,将出版阅读进步书刊的人视为仇敌,他们实行的指导思想一元化达到了丧失理智和疯狂的地步。这都是不算远的历史事实。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物质文明程度很高,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它也不允许多元化,它的指导思想也是一元化的,它从来就不允许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参与其指导,这不也是事实吗?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对上述现象作了科学的分析。他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8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可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仅有着哲学世界观的根据,而且有着深刻的物质的根源。马克思的论述同时还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任何思想从来就不是超阶级的,就指导思想而言,它实际上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我们所提倡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的一种理论表现,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的思想形式。我们从不讳言我们的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然而,有些人却不愿提到意识形态,他们不承认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化是一个普遍规律。他们主张“非意识形态化”,以为除了像我们这样的国家以外,都不提什么意识形态这个问题,都不提什么指导思想一元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一个国家,一种社会,总有它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领域,在指导思想的问题上,是不存在多元化的。一种社会,这样社会的统治阶级,是不是实现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不仅应听其言,尤要观其行。

美国号称是“自由国家”,不少人也将美国想象为自由的天堂。实际情形完全不是如此。美国的言论自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这不完全是人们主观意志所决定,而是由物质和经济的原因所造成。在美国,少数传媒大亨成立跨国公司,与政府分享利益,垄断了80%的媒体:美国的五大传媒公司控制着数百家电视台,覆盖了75%的世界人口。其中的一家公司控制了1250家电台,62家电视台。政治和经济集团正是通过这些垄断集团去侵犯美国人民的多元声音和言论自由的。凡是与政府和垄断集团观点不同的文章、书籍禁止出版发行。例如:禁止播放一些歌星的150首反战歌曲,禁止传播一些学者的反战的著作,禁止传播一些画家的作品;在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对新闻更是进行严厉的检查,一些反对发动这场战争、揭露莫须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谎言的文章根本不能自由发表。美国政府对新闻媒体的控制和对新闻的检查比任何国家都严厉,逼得新闻不得不讨好政府。所以,有些记者批评美国的新闻成了越来越讨好政府的新闻。可见,美国政府绝对不会容忍“多元化”,美国社会也决不是“非意识形态化”的社会,恰恰相反,美国社会是一个意识形态极强的社会。所以,“多元化”、“非 意识形态化”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们今天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是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的结果,是得来不易呵!从国际来看,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从未停止过。从国内来看,这方面的斗争和争论也是时断时续。远的不必去说,就说改革开放以来这20多年,大的斗争就不下十次: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有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有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功过和肯定还是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斗争;80年代初有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大讨论;有坚持党的领导与反对党的领导的斗争;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反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斗争;几乎贯穿整个80年代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自由化的斗争尤其激烈(这个斗争至今仍然没有停止);有关于真理一元论和真理多元论的争论;90年代有坚持革命还是“告别革命”的争论 ;有关于1949年以后,毛泽东“曾染上过民粹主义色彩”还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的争论;从2000年开始直至目前仍在进行中的取缔和批判法轮功的斗争……。所有这些争论和斗争,其要害只有一个,这就是:坚持还是动摇甚至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所幸的是,由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动摇和否定者的企图未能得逞。但斗争正未有穷期,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为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必须继续进行长期的坚韧不拔的斗争。不坚持这样的斗争,让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图谋得手,动摇指导思想一元化,我们的思想就将被搅乱,就不可能一心一意地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的“西化”、“分化”的阴谋就可能得逞,人民就将堕入无边的苦海。这决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已有前车之鉴。历史虽不容假设,但如果在1989年那场风波中我们未能取得胜利,今天的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1848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走向衰落,满清王朝覆灭后出现了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当时的一些进步人士都感叹,有四万万人民的大国何以敌不过西方的那些小国,甚至像日本那样一个东瀛小国都敌不过,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民没有团结起来,是一盘散沙。何以不能团结?缺少一个统一的指导思想。历史事实昭示我们: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在今天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对于我们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是何等的重要!

主张“多元化”的人还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很不错的理由,这就是:只有多元化才能繁荣文化。他们惯常引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认为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统一的指导思想,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繁荣了文化。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涉世不深的年轻人,对此论颇有同感。其实,这里存在着双重的误导。第一,掩盖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实质。百家争鸣的实质是每一家都想使自己思想处于指导的、主宰的地位,使其他各家处于附属和服从的地位。这个时代根本不是什么多元化思想指导的时代,而是各家在争取指导地位的时代,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指导思想一元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一旦某个阶级在物质生产资料上处于支配地位,它就会立刻将自己的思想确立为占指导地位的思想,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秦皇汉武那样。所以,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所谓指导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如果承认每一家的思想都具有指导的资格,都可以拥有指导的地位,那么,各自讲各自的即“鸣”不就完了吗,还“争”什么?第二,这种说法掩盖了主张多元化的人的真实用心,似乎他们仅仅为了繁荣文化才提倡多元化的。我们不否认在提倡多元化的人们中间可能有许多这样善良的人们。但不可否认,有些主张多元化的人其根本用心却是要实现资产阶级的一元化。因为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而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建成。如果大家都真心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那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问题上还有什么可争论的呢?

我们党从来就没有放松过文化建设事业,历来重视文化的繁荣和昌盛。党的十五大报告就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在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同时我们党坚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一个繁荣艺术、发展科学的根本方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决不是阻止人们在各个不同领域去探求真理,也不是不让人们去自由地研究各种学说和思想流派,而是仅仅要求人们在作这种探索和研究时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就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言,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指导。在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欢迎并鼓励一切人对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鼓励人们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开展百家争鸣,在争论和辩论中达到真理,实现百花齐放。不必讳言,过去在实行这一方针时曾出现过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和失误,但这决不是政策本身,而且我们应当相信,偏差和失误终将得到克服和改正。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繁荣和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因为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国家就安定团结,经济就发展,人民就安居乐业,就能为繁荣和发展文化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反之,如果搞“多元化”,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和动荡;社会不安定,其他一切都谈不上,还讲什么发展和繁荣文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仅不会防碍文化的繁荣,而且能更加有力地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健康的发展。

20046月于燕北园寓所

(作者惠寄。录入编辑:乾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