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从郭店楚简看先秦儒道关系的演变
 

儒道关系, 一直是中国哲学和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从起源上的儒道异说, 到学派上的儒道互默, 思想上的儒道互补等等, 不一而足。但是, 在考察先秦儒道关系时, 司马迁的一段话, 成为人们形成“成见” 的一个重要依据:“ 世之学老子者则默儒学, 儒学亦黝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岂谓是邪? ”(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由此, 先秦时儒道关系从齐鲁异政而异说始, 后来更衍为荆楚学风与邹鲁学风之异。战国时的孟子力辟杨、墨, 庄子则剿剥儒、墨, 孟、庄虽未谋面而形成思想路线的对立, 以至汉初由于政见不同而出现儒道互黝的局面, 成为了儒道自产生时起就形成剑拔弩张对峙关系的确凿证据。

都说我们的时代已进人了一个世界的春秋战国时代, 所以我时常以今日国际间的平等对话关系比附当时的“ 百家争鸣” 。悬揣原始的儒道, 以至于原始儒道的传人及其弟子大约不会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样子, 应该是各自独抒己见, 而又相互包容涵化的。所谓儒道互黝、以至于冰炭不容的局势, 当是后来的事情。一直只是悬揣, 因为拿不出足够的证据, 也就只能停留于悬揣而已。

现在好了, 湖北荆门郭店出土了一批先秦楚简, 全为儒道文献,1998 年其整理本《郭店楚墓竹简》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得以窥其全貌。

郭店楚简的发现, 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楚简一出, 立即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密切关注。时下, 对楚简的探讨, 有文字上的疏证,有形制上的分析, 有义理上的阐发, 有具体命题的考释等等。《中国哲学》还将出版郭店专辑, 俨然形成了一股“ 郭店楚简热” 。郭店楚简的发现, 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从研究早期先秦儒道关系演化发展的角度而言, 至少它促使我们必须对先秦儒道关系重新加以审视, 并且给这种审视提供了一个坐实的文本依据。

郭店楚简的出现, 使我们目前可以对先秦儒道及其关系, 勾勒出一个较之以前更为客观、更为符合思想史实与情理的大致轮廓。

1. 孔子、老腆时代的儒道关系并不紧张, 相反, 《老子列传》中所记“ 孔子适周, 将问礼于老子” , 即孔子问礼于老聪的史实是可信的。与今本老子中激烈攻击儒家之礼的言论也不矛盾。《老子》从简本到今本的文本演化与思想内容的改窜,最显著的特征是学术观点上的非儒化倾向。或者可以说, 今本老子中的非儒化思想, 恰好与早期原始儒家平等相处的状态相比照, 恰好说明简本老子的原始性与今本老子的后出。

据郭沂先生的考察, 简本《老子》甲、乙、丙3篇是一个独立自足的思想系统, 是比今本王弼本、帛子本)《老子》更早的较为完整的传本。简本为春秋时与孔子大致同时代的老腆所作, 今本盖为与子思大体相同时的太史澹的作品。他在《从郭店楚简<老子>看老子其人其书》一文中指出,简本中没有非儒家化的文字, 如否定圣、仁义、孝慈、忠等儒家范畴, 也没有提出与孔子“ 以直报怨”直接对立的“ 报怨以德” 的观点, 而且今本与儒家伦理观念相抵触的几章恰好不见于简本。这个现象, 确实值得我们深人思考。

2直到简本老子出现并且流传的年代老子道家的思想与孔子儒家的思想也并非势同水火,而是互有涵化、兼容并包。

现在论者多将楚简中儒简的发现的学术思想意义定位于孔孟之间。实际上, 从更宏阔一点的视野来看, 楚简的发现说明至少在《周易》经传的历史间隙, 儒道互黝的局面尚未出现。孔、老作为宗教转化为思想的中介, 他们转化的文本资源即是《易经》, 同源而异流, 流流互有涵摄, 是很自然的事。先秦时儒道两家并非冰炭, 简书中大量儒家典籍存留于素为学术界视为道家思想风行的楚地, 并且作为训导楚太子的教科书, 就是最好的说明。尽管儒道自身的是否互黝与民间对儒道是否兼学、兼综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但是, 无论是从当时的这种学术风气而言, 还是从其简本的内容而言, 儒道作为两个在当时均未能取得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两派平等共处可能更为接近于史实。从这个意义而言, 郭店楚简使我们对先秦儒道关系以至整个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儒道关系的考察有了一个更为可靠的文献学基础。它的发现及其文本的阐释, 为先秦学术思想史补上由儒道分派到儒道互默的历史缺环, 改变了人们素有的儒道从分派始即相对峙的陈旧认识。结合现有的资料, 至少是澄清了先秦儒道关系的几个重要的关键环节。这就是从孔子到子思、孟子的原始儒学系统, 与从老子到太史澹、庄子的道家思想系统。其演变的历史轨迹愈来愈明晰, 愈来愈接近学术思想史的本然实际。

3.儒道互默最早可以追溯到今本老子成书的时代, 其时已是战国中期。具体地说, 是太史檐弃周王室而人秦并为秦出谋划策的时代。其所以尊道黝儒, 与秦国的政治目的即代周而兴有关, 也与当时秦国尊法非儒的思想传统有关。从历史上看, 贬默儒家之论正好与秦国尊法非儒的传统相合。但是, 应该指出的是, 儒道关系在此时还远未发展到全面互黝、非儒即道的抵触程度, 这一点,在同时期的文献如《易传》、《荀子》等中都可以找到证据。非但如此, 在这些文献中儒道的悄然结合之处所在皆是。至于儒道径渭分明的尖锐对立, 其真正开始则是汉代秦立以后与汉统治者寻找意识形态理论基础的政治斗争相伴随时的事情。也就是说, 儒道学说在汉代成为了政治斗争的思想工具, 各宗一派的政治斗争在学术思想上体现或者直接表现为儒道学派的互默。

4. 司马迁《史记》中的一段记载, 竟然酿成了一起千年讼争的学术公案。太史澹的书托名于老腆, 韩非子的《解老》、《喻老》, 《庄子》中的某些篇目也可能是以今本老子为底本, 以至于后世的司马迁也称, “ 或曰澹即老子, 或曰非也, 世莫知其然否。” (《 史记· 老子列传》)也就是说, 在司马迁的时代,老聘与太史檐、简本与今本《老子》就已经模糊不清。至于后世道家演变为道教, 更是以老庄为依归, 大肆改窜早期本然的儒道关系史, 儒道的真实面貌于是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以为, 这种情形, 颇有点类似于南宗禅佛教发展史上神会的北伐及其后来对禅宗历史的大胆改窜。如今, 楚简问世, 老腆与太史澹、简本与今本《老子》的成书年代及作者问题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 关于《老子》的一系列纷争可以休矣。

5.楚简中的儒家典籍凡& 篇。目前从文献学、考据学等义理辞章方面的讨论, 尽管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但大体上说, 楚简的出现, 为孔孟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个孔门弟子及其传承世系, 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儒学的发展变异以致与道家的平等谐和共处并相互汲取, 也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说, 围绕儒家思孟学派是否存在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也应可以暂告一段落了。

(原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2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