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逻辑思维在理性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回首人类社会在与自然和自我的抗争中,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迷信走向理性,其中的每一个脚步都印刻着逻辑思维的轨迹。如今,人类又面临着文明转型、世纪交替的新挑战,理性文明的未来走向,更需逻辑思维的导引。笔者认为,与理性文明的发展相伴,逻辑思维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一、促进理性文明的转型

所谓理性文明,是指获得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思维操作方式。它存在于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中,融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交互作用于一体,与经验文明的简单积累有别,其成果的获取表现出理智性、目的性的主导倾向,将实现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和谐统一作为终极关怀目标。

之所以逻辑思维在理性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因其摆脱了原始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和动作性,而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式及其逻辑结构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其中,普通逻辑思维有助于保证人们在相对稳定条件下思维活动的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辩证逻辑思维则在思维操作过程中,重视对事物矛盾的分析,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的联系及转化来反映发展变化着的客观事物;而数理逻辑思维是以数学语言把事物的多样性联系定量化、具体化,精确地反映对象间的关系。随着人类思维实践的不断发展,普通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数理逻辑思维越来越呈现出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态势,凝结成高度综合的系统逻辑思维方式。

在逻辑思维的发展进程中,充满了思维成果的局限性与客观对象的变化性之间的矛盾,正是在这种矛盾的运动中,逻辑思维不断以新的概念逼近对客观世界真实性的抽象和概括,获得自身的日趋完善,并促进理性文明根据时代要求实现转型。

纵观历史,当人类处于原始思维状态时,具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而没有理性的自觉。随着生产实践和思维实践的日益深入,人类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意识到了主体与自然界的区别,并以概念、范畴去反映自然界,获得了认识自然的主动性、灵活性,形成了古代逻辑

思维的特色,即反映自然界各种现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体。随着逻辑思维的产生,人类社会步人了自觉的理性文明时代,出现了诸多艺术、宗教、道德、科学、法律等精神方面的和产业、技术、经济等物质方面的一系列新成就。

由于近代诞生的实验科学,重视对自然现象的解剖、分析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运用,促进逻辑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精确化、实证化,弥补了古代思维方式的笼统、粗糙、直观等不足,对各门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然而,对自然界分门别类的研究,又导致了孤立、静止、片面地反映自然界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出现。随着自然科学研究的深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日趋明显,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转化以及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普遍性和无限性不断被揭示出来,进入到逻辑思维的视野中,激发了辩证思维由自发转向自觉,使人类的理性文明发展为将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个运动、变动的过程,并从多样规定性的统一和联系上把握对象及其本质,形成了辩证理性的思维操作方式。

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并以高度综合的趁势占主导地位的今天,逻辑思维发展成为系统综合思维、普遍逻辑思维、数理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融为一体、综合运用,在对事物进行宏观性质分析及定量分析时,形成优势互补,综合发挥作用,共同服务于对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未来因素的分析和综合,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走向,这无疑有助于将理性文明推向崭新的信息文明阶段,即帮助人们认识到客观事物系统内部各要素、系统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是通过信息普遍联系起来的,借助于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反馈来实现思维的目标,是理性文明发展为新阶段的重要内容。

二、参与理性文明的整合

人类理性文明的发展,首先是以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格的文明进步为的提的,因此,逻辑思维对理性文明的整合,说到底是对人格文明发展的调适与规范。具体说来,逻辑思维在人格文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其一,有助于理性文明与情感体验的贯通。

情感是人们通过态度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它以较大的波动性对理性文明产生影响,逻辑思维能发挥情感体验对创造性思维的增力作用,提高理性文明的创新水平,同时使波动的情感被控制在理性力量的制约中,增强健康情感的张力,减弱消极情感的影响,并通过对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价值目标的选择和确立,形成理性健全而又情感丰富的人格文明特征。

其二,有助于传统文明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每当社会发生转型时,人类的文明都要受到传统文化与时代要求的双重影响,那些通过风俗习惯、道德风尚、生活方式、认知特点等世代承袭下来的传统文明,既积淀着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也滞留着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逻辑思维具有批判的功能,一方面能帮助人们破除传统势力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又能筛选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融入新时代的文明活动之中逻辑思维对传统文明的理性扬弃,在新型文明的建立与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其三,有助于本土文明与外域文化的兼蓄。

中国的本土文明是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内容的,在人格塑造上偏重群体和谐、道德示范、理想追求,而外域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孕育了人格的自主性、开创性和竞争性,重视在竞争中充分现自我的能力与价值,发挥个性的能动作用,勇于冒险、创新,视才能和效益为重要的价值因素。在本土文明与外域文化发生异质撞击时,逻辑思维能以比较、分析、综合的方法,在动态、开放的系统中,削弱人格特征的弱质、消极要素,扩充其强质的、积极的成分,帮助人们建构起优势互补的、推进文明进步的人格系统。

其四,有助于个体文明与社会需求的和谐。

理性文明的发展,应该越来越重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为社会成员提供平等参考、公平竞争和信息共享的良好条件,使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需要的满足具备有利保障。社会的发展不但重视分工,还越来越强调合作,使人们有机地联结在一起,共同承载社会发展的使命。逻辑思维以联系、发展和转化的视角,帮助人们在个体文明设计时,着眼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致,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一致,将社会发展需要转化为个人的追求目标,将个体文明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文明进步融为一体。

第五,有助于理想文明与现实操作的统一。

人类的理性文明是在对理想文明的不懈追求中得到发展的,理想文明总是以美的形式、善的内容、真的目标成为不同发展阶段上个体和群体进步的强大动力,理性文明的终极关怀是人的社会本质的充分实现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逻辑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将这一理想目标与现实人格的文明操作联系起来,发挥理想文明的超前性、导向性和可行性作用,立足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设定和调整现实人格文明的目标,在实现人格文明的实现过程中,不断逼近理想文明。

三、提高理性文明的效率

理性文明存在于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是以科学的创造活动为载体的,人类每一项科学发现的成果都是理性文明进步的标志。在人类理性文明的进程中,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离不开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作用,这些思维类型相互渗透,以网络系统的方式交织在一起,服务于科学创造活动。其中,逻辑思维对理性文明效率的提高具有主导作用。

首先,表现为逻辑思维的指向功能。

作为承载理性文明的科学创造活动,既包括科技产品的发明,也涵盖科学理论的创立,广泛存在于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认识与改造过程中。由于不是任何问题的出现都能引起科学创造活动,这就需要逻辑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的内在要素及外部关系,在比较中鉴别问题的社会价值与创新意义,并结合创造主体自身的实际条件,确定科学创造活动的主题方向,将人的思维重点统一到确定的目标上来,引导人们进行必要的定向性思维,使科学创造活动产生内在的驱动力。

不仅如此,逻辑思维还能够帮助人们在积累相关素材时进行集中性思考。任何一项科学发现或发明,都是以相关素材为背景知识的,面对零散的、杂乱无章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材料,必须按照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整理,把与科学创造主题相关的素材筛选出来,加速创造活动的进程。

其次,表现为逻辑思维的中介功能。

科学创造活动的过程,是由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乃至最终解决问题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构成的,这也是理性文明发展的必要步骤,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逻辑思维作桥梁、纽带的。从最初目标的选择开始,是通过逻辑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的加工、制作,才形成概念和判断,使科学创造主题得以确立。然后,又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选择利用己有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进行大胆猜测,形成科学的假说体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检验假说,逼近对目标的反映。最后,运用综合、抽象等逻辑思维方法,完成由猜测向科学认识的过渡,将科学发现、发明的成果,或以科学的理论体系公诸于世,或以物化了的产品直接造福于社会。

在反映理性文明的科学创造活动中,灵感思维常常发挥出重要作用,表现出在意外、偶然因素因素的诱发下,以突发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其实,灵感的产生要以逻辑思维的准备为前提,它从浓缩的形式反映出逻辑思维的成果,是逻辑思想渐进过程的中断。逻辑思维指导人们深入研究事物内在的关系和规律,找到灵感与背景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使灵感的捕捉成为可能。同时,灵感思维产生的结果,需要逻辑思维的综合、总结,最终形成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成果。

其三,表现为逻辑思维的预测功能。

在科学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理性文明,其目标的选择和调整离不开科学的前瞻意识,尤其是当有些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不能直接通过实验、观察的方法得到时,就更需要借助于科学的预测,以展示事物发展的前景,推进科学的发展,提高理性文明的效率。逻辑思维主要是通过类比法、归纳法和假说的方法,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前瞻概念、提出具有预测性的论断,帮助人们创造性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

科学创造活动的发展进程,实际上是在简单枚举归纳法、科学归纳法、类比法以及有关的演绎法等逻辑思维要素的积极参与下,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假说的科学预测,向真理性认识过渡的过程。假说的预测作用在于,能促进人的认识由外在的、直观的、笼统的形式,转变为对客观对象内在的、深层的、本质的把握。

虽然类比法、归纳法和假说等逻辑思维的预测方法,得出的都是或然性结论,即结论的可靠性特征,但它们却都是科学发现、发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们在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未知领域时,运用这些科学的预测方法,大胆预测,勇于创新,有助于理性文明增强目性、计划性、系统性,减少其盲目性、被动性和无序性,引导人们拓宽思维实践的视野,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取得理性文明的新成就。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它作用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并以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科学创造成果的大量涌现为标志,推进理性文明的跃迁。

(原载《学术交流》1998年第一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