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莱布尼茨对我国的知识界似乎可以说并不陌生,他是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发明了微积分。他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文学者,他的著作或者说《莱布尼茨全集》至今德国科学院还在整理,直到2050年才有望出齐。他终身关注着中国,他在世的时候正是清王朝康熙年间(在位期1662年~1722年)。2005年,我国出版了他写的《中国近事———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据说这是拉丁语版以外的惟一译本,被列入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丛。从他20岁发表《论组合术》(1666)这篇逻辑学文章首次提到中国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到他去世前的最后一篇《中国自然神学论》(1716)可以说他终身关注着中国的发展。李约瑟博士在他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技术思想史”中,专门辟有“朱熹、莱布尼茨和有机主义哲学”一节,一个附论“《易经》和莱布尼茨的二进制算术”,尤其是关于治理国家方面的经验,莱布尼茨也是功不可没。今年恰逢莱布尼茨去世290周年,我写这篇文字也算是对莱布尼茨的纪念。
莱布尼茨曾经做过好几个计算器,据说1673年到伦敦旅行时,他随身携带的一个木制计算器的模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也主要是因为这架计算器。显然,做计算器的他不是第一人,法国人的帕斯卡在莱布尼茨之前做出过算术计算器,英国的霍布斯(1588~1679)在他之前提出过思维可计算的观点,法国人的笛卡儿(1596~1650)提出普遍数学的理念,他们的思想都比莱布尼茨早。可是,在“事后追认先驱”的时候为什么都不追认他们而追认莱布尼茨呢?无论是控制论、数理逻辑,计算机之父、信息哲学等,最后为什么都追到莱布尼茨而不追认其他人呢?实际上,莱布尼茨的计算器是一种可以做四则运算的计算器,甚至能够进行开方运算的机器,而且他的这台机器是没有见到帕斯卡算术计算器的情况下独立发明的,他的机器在巴黎同样受到赞扬,说明他制作的机器在当时就是一种实用的机器。
莱布尼茨使用计算器算什么呢?算人口。“30年战争”导致德意志人口锐减,如果没有人,就谈不上搞建设,所以第一要务就是人口的生产。1694年,他雇工匠做了一台能够进行12位数字乘法运算的计算器随身带在身边。莱布尼茨1700年8月将其《田野调查报告》写成了一份备忘录。当时的普鲁士菲特烈亲王(在位期1701~1713)希望成为勃兰登堡和普鲁士联合王国的国王,而莱布尼茨提出他的政策主张,即一个王国必须是一个有生存能力的单元,只要有了人就有维系人口并使其繁衍的资源。这场政策辩论异常激烈。亲王的反对派则主张普鲁士只能为拟议中的勃兰登堡-普鲁士联合王国提供一小部分力量,因而统治者不应该是普鲁士人。莱布尼茨坚定地站在亲王一边对此进行了反驳。他非常巧妙地算了一笔“政治帐”,击败了政敌。莱布尼茨根据这些“田野调查”数字得出勃兰登堡-普鲁士联合王国的居民约为200万人,从而进言建国,于是勃兰登堡-普鲁士联合王国于1701年成立了。这个勃兰登堡-普鲁士联合王国就是今天的德国首都柏林地区。后来威廉一世(1688~1740,在位期1713~1740)开始进行人口登记,他们打着的旗号就是莱布尼茨提出的“确定国力”。那时莱布尼茨已经去世了。他虽然没有看到德国最后的建立,但是他在德国建国史上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莱布尼茨把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理解宇宙的奥秘视为神圣的职责,并认为这是他造福人类的最好办法。他博采众长并通过综合去创新,把他那个时代和古代的主要哲学思潮结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为我们当代的学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74期2版。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