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创新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命题,是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目标。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提供了前提、创造了可能。江泽民同志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和路径选择均做出了新的阐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任何社会发展观或人的发展观都是某种世界观的体现,而世界观实质上就是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着人的发展观的不同。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创新,首要之点就是在理论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实践的思维方式。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和阶级对立的日益尖锐,19世纪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孕育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萌芽,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但是,由于依赖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些思想家关于人的发展观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从总体上看是非科学的。他们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为指导,从理性原则即抽象的人性出发构想和实施自己的社会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理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社会的进步根源于理性自身的发展,即符合理性的社会制度必然要取代违背理性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他们探讨的“ 人”实际上并不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而是一般的抽象的人。他们并不是从现实的经济关系和阶级矛盾中寻找改造社会的合理方式,而是寄希望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头脑能否构想出合乎理性的环境。以这种思维方式作为理论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只能是空想,而不可能付诸现实,这种思想“ 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1](724)。

马克思恩格斯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积极因素,又克服其局限性,开创了实践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世界观的科学变革,从而也从根本上改造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 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2](43)。他们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不应该根据善恶之类的抽象原则去规定人的本质,而应当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确定人的真正本质“, 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3](68)。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重要著作中,阐述了他们的科学世界观,尤其是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基本原理,解决了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的一系列原则问题,并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继后,又在《 共产主义原理》、《反杜林论》、《资本论》等重要著作中进一步展开和阐述了这一科学思想。

立足于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作出了新的概括,即“ 一个中心”和“ 三个着眼于”,以“ 客观事实”“、 实际问题”、“ 实践的发展”作为考察人与社会发展的基点,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思维方式。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它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江泽民同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以下简称“ 七一讲话”)进一步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是现实的人,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的预见“, 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以往的经验教训已充分说明,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4]。

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指导,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构想人的全面发展不同,江泽民同志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具有自身规律的历史过程,按社会劳动交换方式的不同,人类社会划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个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人的发展必然经历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阶段。

江泽民在“ 七一讲话”中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与社会生产力、经济文化发展相互协调的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我们“ 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反过来,人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江泽民同志从人的存在、发展方式与实践的关系出发,对此作出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创造着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与发展方式。当代人类的实践活动包括四种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精神生产实践、保护和支持生态环境的实践。这四种实践形式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生态生活。

基于此,江泽民同志在“ 七一讲话”中从四个维度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一是物质生活的高度发展。江泽民同志强调“ 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这是指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实现人民物质生活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要通过继续推进“ 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策略,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政治生活的高度发展。通过加强制度文明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三是精神生活的高度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四是生态生活的高度发展。自然界是人类及其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及其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一切物质和能量,最终都来源于自然界。因此,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迄今为止,虽然人类奇迹般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在走向失衡,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以及全球性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正在使人类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对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应“ 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人类的归宿,但这一价值目标如何实现?其根本路径是什么?江泽民同志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指导,提出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寻求出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路径。马克思曾把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定义为“: 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的一种经济形态”[5](130),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江泽民关于共产主义的论述与他的“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致的。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导致“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首要条件;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达到“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根本前提;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致的。

江泽民同志关于共产主义和“ 三个代表”的论述均体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体现了社会发展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通过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逐步达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体现了共产主义的价值原则、价值目标,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价值选择性、合目的性。通过发展先进生产力逐步达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建设先进文化逐步达到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则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真理原则和历史尺度,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合规律性;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归宿,后者则是前者的基础条件和根本途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内含客观规律的进程。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基础,物质生产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其中社会生产力作为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说,人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生产力高度发达后,社会分工才能最终消失,使人们从分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在各方面都得到自由发展。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使人们能够得到充足的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素质,充分开发潜能,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特长去从事学习、研究和创造,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而且要有高度发展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与自身的水平和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因此,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所谓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自觉的改革和调整,不断剔除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因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一定的文化是—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最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在当代社会,先进文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是以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基本条件的。先进文化的发展包括道德水准的提高和科学教育的发展,这两方面都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另一个基本标志。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价值选择性的关系中,客观必然性是基础,决定主体的价值选择性,价值选择要服从客观必然性。人的全面发展是由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客观必然性的真理性认识,代表先进生产力是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然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选择,这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路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强调的“,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4]。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生产力,就必须继续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挥后发优势,吸收和借鉴国外经济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力求实现一定程度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尽快建立起与我国生产力发展相适合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必须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思想文化体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7-2.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责任编辑 张晓予)

原文载《湖北社会科学》20029期,录入编辑乔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