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爱国主义的道德意蕴
   

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是各民族人民共有的精神支柱,更是中华民族之魂。爱国主义作为意识形式,反映的是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既是衡量人们政治觉悟的政治原则,又是调节个人与国家、与民族利益关系的道德范畴。

一、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道德情感

从历史的顺序看,随着国家的形成,产生了“祖国”和“爱祖国”的观念。有了阶级和国家,人类就步入了阶级社会。按地域划分的国家这一社会组织与原始社会的氏族和部落是不同的:氏族、部落是以血缘为基础联结起来的社会组织,只有同一血缘的人才能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国家则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的,凡居住这一区域的人,不论血缘如何,均能成为它的国民;氏族、部落的公共事务由通举产生的氏族首领管理,重大问题由氏族全体成员大会决定、共同执行,国家则建立了诸如政府、监狱、军队等权力机构来专门管理公共事务,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便利用这些公共权力机构来统治人民。列宁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国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爱国家不仅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也起着组织社会生产及社会生活、防御外敌入侵的作用。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国家这个特定疆域中的国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祖国”的概念,对本国的热爱代替了原先对本氏族、本部落的感情。由于每个民族的祖国和国家在许多结构因素上是重合的,人们常常把“祖国”和“国家”当作同义语的使用。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1]这种深厚情感,是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逐渐形成、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有着深远的自然渊源和社会渊源。休养生息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个特定自然环境和文明社会的炎黄子孙对自己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各族同胞的特别情感,日积月累,就交织成牢固的民族意识和祖国观念,构成中华民族立国安定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传统美德。爱国主义这种深厚的情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表现在人们对祖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热爱。在长期生活中,每一个人对于养育自己成长的青山绿水、肥田沃土,必然产生热烈赞美和依恋之情。莽莽无际的原野、奔腾浩荡的江河、巍峨秀丽的名山大川、苍茫辽阔的草原,不仅为成们提供了极为生动、极富魅力的情感素材,而且使成们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产生出高昂的自豪感。从久远的上古以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自然会形成并深化着热爱祖国山河大地的感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正是怀着对祖国大地的无限深情,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写出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

其次,表现在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灿烂历史文明的热爱。祖国的文明是祖国极为丰富的宝贵财富。既包括经济、科学技术,也包括语言文字、文字艺术、道德哲学。中华民族是世界发源最早的一个民族。我们的祖先,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不仅创造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而且还为祖国人民提供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精神条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指南针、印刷术、火药、造纸术等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优秀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军事家、科学家、政治家与思想家,产生了诸如老聃、孔丘、墨翟、孟轲、庄周、荀况、韩非、司马迁、王充、范缜、王安石、司马光、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等思想家;产生了诸如屈原、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罗贯中、吴承恩、蒲松龄、曹雪芹、鲁迅、郭沫若等文学家;产生了诸如张衡、蔡伦、华佗、祖冲之、毕升、沈括、郑和、李时珍、宋应星、李四光等科学家;产生了诸如孙武、孙膑、卫青、霍去病、成吉思汗等军事家;产生了诸如嬴政、刘邦、曹操、诸葛亮、李世民、松赞干布、朱元璋、爱新觉罗·玄烨等政治家;产生了诸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产生了诸如陈胜、吴广、张角、黄巢、李自成、洪秀全等农民革命领袖;产生了诸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章太炎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产生了诸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董必武、彭德怀、贺龙、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我国民族发展史上,所列上述人物真是群星闪烁、彪炳古今。伟大的民族,辉煌的文明,光辉的历史,怎能不使人为之骄傲和自豪呢?怎能不引发出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呢?

第三,还表现在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上。从事艰辛劳动的人民群众,是祖国和民族的主体,也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热爱人民是热爱祖国的集中表现。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富于革命的传统的人民。在长达数千年艰苦岁月里,中国人民是栉风沐雨、含辛茹苦,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付出了无数的鲜血和生命,终于开拓了祖国的广大疆域,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古代文明。面对着国外异民族的侵略和反动阶级的黑暗统治,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相反的,通过无数次浴血奋斗和大小几百次农民起义,勇敢地捍卫了祖国的的独立和中华民族的文明,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又以崭新的姿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并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完全可以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人民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许多独特的贡献。中华民族是世界伟大的一个民族,中国人民是世界最好的人民之一,我们怎能不为生活在这样的人民之中,这样的民族之中而感到幸福和无限热爱呢?

二、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切的道德责任

爱国主义是一种对祖国、民族的深切责任。责任是爱国主义的一种核心内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爱国主义的行为准则。爱国主义所体现的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就是个人无条件地报效祖国、忠于人民的关系。任何个人都要降生在一定的民族国家、一定的国度里,人在本性上是从属于一定共同体的。没有一定的社会群体,就没有个人的成长。爱国主义情感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自然情感,就在于个人对抚养他的故土有着深厚眷恋之情。一个人对祖国的爱,不能仅仅停留在朴素的感情上,应该上升到个人与祖国的客观关系的理论认识;也只有当人们意识到了自己与一定的政治共同体的休戚与共的关系,人民才会从感情上、思想意识上产生一种深切的信念和深切的责任。

这种道德责任,首先表现为对国家、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民族的积极的肯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必然激发起广大炎黄儿女、华夏子孙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一个民族只要认识到自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平等地位,认识到本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的特有优越性,认识到自己对于整个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价值,它就能产生对本民族进一步生存发展能力的确信,对本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前景的确信。这种积极的、肯定的、充满情感的民族自信心是既稳定又牢固的。不仅表现在民族发展的顺境中,而且也表现在民族遭到挫折、遇到困难时对本民族战胜困难、走向光明发达的信念坚定不移。民族自尊心是民族自信心感情的深化,是各个民族维护民族尊严的特别感情要求。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一直是独立、统一和强盛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几千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经济、文化的熏陶,孕育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凛然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造就了中国人民独特的讲风度、有骨气、重气节的民族素质。

这种道德责任,还表现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当一个人的精神为爱国主义所浸染,这个人就具有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因为,爱国主义精神是聚情感、意识、信念、责任为一体的精神支柱。既具有感情因素所凝聚的、强有力的感染力,又具有深切信念所具有的坚定的意志力。一旦人们为爱国主义精神所鼓舞,那他既是为情感的力量所鼓舞,又是为信念力量所驱使。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使人们深深地意识到,自己多一份爱国热情、多奉献一份力量,就会使自己的祖国更加美好,人民更大幸福。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新的、更伟大的工作还在召唤我们,需要我们去努力。爱国主义使人们具有广阔胸怀的精神力量,使自己奋斗融汇进更为广大、更为辉煌的事业中去。

这种道德责任,还表现为为祖国的利益而勇于献身。一个人只有对祖国无比忠诚、爱祖国爱得无比深沉,他才能把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对于个个来证明,生命只有一次,对任何个人来讲都是宝贵的,但人间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祖国的利益。真诚的爱国者,从来就把自己的生命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深深懂得,没有祖国的解放就没有自己真正的生命自由,没有民族的兴旺就没有个人的幸福和欢乐。中华民族是英雄有民族,展开中国历史画卷,我们有无数可歌可泣为祖国献身的英雄。从“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的屈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到在刑场了慷慨悲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谭嗣同,以身报国的英雄何止千万!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无论是建党初期还是大革命失败后,无论在长征路上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历程中还是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都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把美好的青春、把一颗忠贞的心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爱,虽可用多种方式表达,但哪一种爱能有为祖国献身这种爱更赤诚、更强烈呢?

三、爱国主义是一种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道德规范

爱国主义的道德规范所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个人与祖国、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服从民族利益,是爱国主义道德规范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在爱国主义道德规范性上之所以要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服从民族利益,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作出科学解释。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思想家宣扬“爱国”就是忠君报国;至于为什么要“忠君”、也要“报国”呢?他们却说,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即“天子”,国家是上天交给“天子”管理的天下。这种有悖于事实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显然是愚弄人民群众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对爱国主义的道德意义作了科学解释。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爱国主义的道德规范,要求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和民族利益,这正是以人们的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祖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疆域、语言、文化、历史传统和生活条件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整体,每个国家的人民总是在祖国这个环境中,享受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的,离开了祖国提供的环境,个人的一切利益就没有保障。也就是说,诸如领土的完整、主权的独立自主、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等祖国利益是所有祖国儿女实现个人利益的根本保证。从这一意义上讲,祖国利益也就是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然而,祖国利益又不完全等同于个人利益。一方面,因为祖国利益是无数个人利益即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它同个人利益相比较是全局的,无比广泛的利益;另一方面,因为祖国利益还关系到整个民族、全体人民长时期的、历史命运的利益,它同个人利益相比较又是长远的、持久的利益,祖国利益不能不高于个人利益。由于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这种一致性,祖国对她的儿女总是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吸引她的儿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力拼博,在祖国富强中发展自己、满足个人利益的正当要求。然而,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一致前提下,常因不同原因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爱国主义道德规范要求在矛盾时,要坚持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以保全祖国利益。这就是祖国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一客观利益关系在道德上的反映。世界各国各族人民,都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祖国利益的道德关系,并把作为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作为进行道德评价、道德判断的重要标准,形成了爱国主义的道德规范体系。

爱国主义道德规范是靠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来实行的。爱国主义道德力量的作用方式是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的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是属于主观形式,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是属于客观形式。从主观形式讲,爱国主义道德是通过内心信念即良心来起作用的。当我们为祖国、为人民做了一点好事,尽了一点中国人的义务时,我们就感到问心无愧,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形成一般力量和信心,在今后的岁月中继续坚持这种道德行为;当我们做了不利于祖国的事情,或错过了为祖国服务的机会时,人们就会感到内疚和羞愧,感到丧失了“中国人的良心”,尽力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行为。司马迁主张处处把国家安危放在心上,“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这忧而忧,后天下这乐而乐”,时时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可以说,爱国主义信念是中国历史上无数民族英雄壮举的强大内驱力。从客观形式上讲,爱国主义道德力量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来起作用的。它不仅增强了人们的爱国主义信念,而且培养了人们爱国主义责任感。当风俗习惯、社会会议谴责某种不利于祖国的行为时,人们内心就会产生极端蔑视这种行为的意识,抵制这种行为,树立爱国之心的“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念;当社会舆论、传统习惯赞颂某种爱国之举时,人们内心就会引起强烈共鸣,学习、效法这种行为,直到做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勇壮举。在人们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这种爱国主义道德规范,能深入内心,与人们的共同感情、共同信念汇合起来,形成群众性的传统习惯和风尚习俗;这种群众性的传统习惯、风尚习俗又与每个民族的民族心理融为一体,就使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具有稳定性和广泛性,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民挥着积极的道德作用。

四、爱国主义是一种判断人们行为善恶的道德标准

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以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否为祖国尽忠、服务作尽度来评价一切个人、集团、政党、阶级的言行,评判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状况。热爱祖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从来都是具有深刻的道德意义的。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重要的还是一种调节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以其作为区分美丑、善恶、是非,决定是赞扬还是鞭挞、是效法还是惩戒、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标准。文天祥的诗篇之所以千古传颂,岳飞的事迹之所以有口皆碑,郑成功的伟业之所以青史永垂,主要是由于他们都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相反的,一切卖国的思想和行为,历来为人们所唾弃。从残害忠良的秦桧到如颜婢膝的慈禧,从窃国大盗袁世凯的叛国叛党的林彪,无一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后人所不耻,遗臭万年。中国人民在自己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在对待祖国的态度问题上的爱憎分明、讲风骨、重气节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的道德力量是多么震撼人心;爱国主义的道德榜样起着壮国威、鼓正气、规范后人言行、激励后人斗志的作用。

为什么爱国主义会成为判断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或尺度呢?这是因为情感既敬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强烈影响;也决定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胸怀爱国感情的人,对祖国、民族、人民的命运极其关心,对于自己祖国取得的每个成就和胜利,无不感到愉悦、欣喜和鼓舞;相反的,对于有害于祖国、民族、人民的事情,对于祖国利益遭受的每一贬损,无不感到愤怒、憎恨和嫌恶、甚至痛心疾首。爱国主义情感在决定人们对自己行为取舍方面的作用和意义也不能低估。凡是利国利民之举就见义勇为,凡是不利或有害于祖国的利益的事,则无论外界环境、社会风气如何,爱国之心不为外物所动,始终保持有“有所不为”、“有所不取”的气节,坚持不懈地向一切损害祖国利益的人和事进行坚决斗争。爱国主义情感这种扬善抑恶作用,经过千百年、亿万人的实行、发扬和光大,日渐理论化、规范化,最终形成并成为人们判断行为善恶、是非、荣辱的道德规范。

【注释】

[1]《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会1995年版,第608页。

(原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0911267版。录入编辑:红珊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