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科学的论断 重大的决策——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若干思考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21世纪初叶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和重大决策。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政党的阶级基础决定了政党的性质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党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同阶级的政党以不同的阶级为其阶级基础,代表不同阶级的利益,并服务于不同的阶级。一定历史阶段的政党的性质及其所起的作用是否先进,就要看其是否站在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阶级一边,是否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的、先进的生产力取代旧的、落后的生产力的过程,必然是先进生产力所要求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取代维护落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过程,必然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及其政党战胜并取代代表落后生产力的阶级及其政党的过程。是否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作为其阶级基础,是一定历史阶段上的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最根本的要求、最根本的标志,也从根本上决定其历史命运。

2.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产生的。中国共产党正是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工人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地位,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而使我们党在中国民主革命阶段的过程中,具备了其他阶级及其政党所没有的革命性和先进性,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国以后,我们党继续坚持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这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而努力的探索,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受到过挫折与失败。在这一艰苦探索的过程中,什么时候增强了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什么时候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就稳固,生产力就发展,社会主义就欣欣向荣;反之,党的执政地位就受到损害,生产力就遭到阻碍,社会主义就走偏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长期以来“左”倾的错误,作出了把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作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逐步扩大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更加牢固,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阶级基础强,则党兴国盛;阶级基础弱,则党衰国危;阶级基础失,则党垮国亡。

3.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苏共丧失了阶级基础,背叛了苏联工人阶级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失去了民心。在苏东剧变期间,苏一民间调查机构曾做过一次社会调查,在被调查者中,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只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既有苏联社会现行体制过于僵化,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的原因,也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错误路线和政策,推行所谓“新思维”、“民主化”的结果。而当党内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综合性爆发,戈宣布苏联共产党自行解散,列宁亲手缔造的有着70年光荣历史的苏共被毁于一旦的时候,工人阶级没有站出来支持和捍卫共产党,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产党解散、社会主义垮台、国家解体的悲剧无动于衷。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多么惨痛的教训啊!它深刻地说明,一个政党的前途和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不与时俱进,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自己的阶级基础,不把党的先进性与社会基础的广泛性紧密结合,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背离自己所代表的阶级的根本利益,脱离乃至丧失自己的阶级基础,最终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所抛弃。苏联共产党就是前车之鉴。

4.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论述中,都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问题。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必然要从阶级社会走向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与压迫的社会。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趋势。能够领导这种社会变革的力量,只有工人阶级。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建设者,领导者,推动者;无产阶级是这个社会的掘墓人,是唯一能代替它的力量。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带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中国共产党等一系列复杂的关键性问题,找到了中国革命的特殊发展规律,开拓出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关注和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强调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他深刻指出: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必须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必须贯彻各个部门中去。不依靠工人阶级就不可能走向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依靠工人阶级是依靠包括产业工人、知识分子和管理者在内的工人阶级整体。邓小平关于工人阶级的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这一思想,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坚定不移地发展和壮大工人阶级队伍,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断发展。

当我们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局面的关键时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出现的新变化,正确地分析了工人阶级内涵的拓展和队伍的扩大,科学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论断,在党的重要文献里第一次提出“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思想,这不仅是对新时期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所作出的重大估量和科学判断,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分析和党的阶级基础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创新。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2430。录入编辑:乾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