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像马克思那样以伦理的眼光审视资本社会---读刘琳《<资本论>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始于2007年之夏的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经成为美国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如何发生影响、是否会带来实体经济的危机,还不得而知。但反思危机发生的原因,规避监管的过度市场自由主义和虚拟资本日趋疯狂的逐利行为是罪魁祸首。当大量毫无信用等级的贷款在金融衍生品的逐级捆绑放大下,信用风险陡增,而当意识到最终无力偿还其到期的贷款时,违约现象也就开始大量出现,造成金融资本的流动危机,资本的流动危机造成信用危机,虚拟资本创造的生息和财富神话骤然灰飞烟灭,进而引发实体经济出现问题,导致经济危机。事实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揭示过十九世纪四十和五十年代发生在英国的由信用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在《信用与虚拟资本》一章中,马克思阐述了信用制度在资本流通中的一般作用机制,它虽然节约了流通货币,是流通货币过度与否的调节器,但是,当虚拟资本作为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时,而且当逐利成为银行家的生活旨趣时,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资本拜物教的观念完成了”[1],它将激化资本主义生产内部经济秩序的矛盾。马克思说:“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2]马克思进而对信用制度进行了伦理评价,他认为信用制度具有这样的二重性:“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又是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3]

可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来没有忘记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秩序进行道德批判;这种道德批判对今天的社会现实依然具有启发意义。《资本论》既是一部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经济伦理学著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刘琳博士潜心研究几年,拿出了这部从经济伦理角度研究《资本论》的著作,其学术勇气和学术价值自不待言。

总览全书,我以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作者对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挖掘了《资本论》及其手稿蕴涵的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概括地说《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分析和批判。这种分析和批判是建立在科学细致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流通过程基础之上的。二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运动中的伦理关系以及调节伦理关系的方式。三是建立在科学批判基础上的对未来社会经济伦理状况的展望。具体来看,作者通过陈述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思想批判的丰富材料,提出了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资本利润具有制度合理性的质疑;通过马克思对拜物教问题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伦理关系的实质;通过对马克思资本生产过程、资本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论述的分析,揭示了劳资关系的伦理实质,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意义,并给予道德评价;通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主体的研究分析,揭示了不同所有制下经济主体的不同伦理命运。

第二,开辟了一条研究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独特路径。首先,作者是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上,检视了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经济伦理思想的批判及其价值。作者分析了马克思称之为“批判的政治经济学”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的经济伦理思想,指出了其只见物不见人的根本缺陷;又分析了马克思称之为庸俗的政治经济学的马尔萨斯、萨伊和约翰·穆勒的经济伦理思想,指出他们以纯粹经济学的名义掩盖资本制度天然合理以及理性经济人等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前提;有意味的是,除此之外,作者还介绍了马克思之后新古典主义者比如马歇尔、凯恩斯以及福利经济学派庇古、阿马蒂亚·森等主要的西方近代以来的经济伦理思想,介绍了列宁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中的伦理思想等,从马克思《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视角分析它们的理论本质,检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其次,作者对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内涵的把握,以马克思思想演进的两条逻辑线索为依托,体现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批判和扬弃了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异化”思想,通过劳动和资本螺旋上升式的分析推演,通过资本运行的基本过程,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关系以及调节伦理关系的方式;并在劳动主体与所有制的相互关系当中,论证人与社会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经济伦理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第三,揭示了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是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伦理思想为正确认识西方当代社会和经济思潮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辩护的本质,提供了批判的理论视角。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能以个人的私欲膨胀、物欲横流和精神空虚为体制标签,而要以社会进步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二是从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探讨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伦理批判的启示意义,马克思虽然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人的自利动机出发的功利论,但是并没有单纯地否定人的自利动机,而是否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自利动机,指出这种私有制经济基础上自利动机带来的不是利他的社会结果,必然是社会的极度不公正。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应该以集体主义价值原则抑制私有制经济成分产生的私欲观念,使社会的发展有较大的公平程度。应当吸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教训,在市场原则问题上不能完全自由主义,应有有效的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市场监督手段,维护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基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众所周知,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之后,西方经济学分成了两条迥异的脉络。一条是马克思,他关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本循环和资本积累的过程、无产阶级贫困和经济危机等,这是一条政治经济学的脉络,因而对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考察一定不会脱离伦理审视。另一条是马歇尔,他关注微观经济学问题,关注均衡与价格决定,边际效用,极大地缩小了经济分析范围;马歇尔不是没有经济伦理的观念,而是隐含了资本主义伦理关系现实合理性的道德前提;他还扩展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的内涵,不再视经济活动主体的自利行为为违背道德。马歇尔影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走向,致使今天西方经济学更加依赖数学形式,在经济学不讲道德的路径上渐行渐远。然而,在当代信息化和资本全球化的进程中,在近来的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面前,无限制的自由主义、无止境的资本拜物教倾向、金融魔术和游戏,已经搅得天翻地覆,新自由主义的“阿基里斯之踵”可能导致资本主义出现重大危机。这不得不使我们开始重新回到马克思《资本论》对资本特性和资本逻辑的批判,也彰显了《资本论》研究的当代价值。刘琳博士的这部著作可谓恰逢其时,它的独特视野和深刻见解,为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增添了精彩华章。

【参考文献】

[1][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49500500页。

(原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录入编辑:红珊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