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化产业应对“入世”要有紧迫感
 

当人们在思考经济领域“入世”的应对之策时,文化领域如何适应“入世”的问题凸现出来。参加今春

“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接受采访中指出,“人世”对中国文化领域的影响和冲击,并不比经济领域小;机遇也同样不可多得。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的姿态,文化产业“入世”不仅是挑战和机遇,更是选择和参与,因此要像经济领域一样抓紧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不可低估面临的冲击

“入世”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冲击不言而喻。这包括对政府的管理形式和方法带来挑战;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国内众多文化生产单位事业发展带来的压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文化产品肯定会增加,在适应了人们不断增加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文化产业形成冲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一冲击可以让我们在竞争中接受市场的考验,改变目前我们的某些不良状态,像文化产品粗制滥造的现象严重,作家、画家似乎都在赶速度,很少讲究精益求精等,如果我们再不讲求质量,在跟人家的竞争中,肯定会处在不利地位。

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管理上,我们与西方国家有不小的差异。我们现行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与世贸规则在某些方面也会有冲突。“入世”后如何面对不熟悉的新规则?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杜江认为,强大的竟争对手进来了,无论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要遵循WTO的游戏规则;无论是企事业,还是政府主管部门,你必须尽快熟悉和学会运用新规则,防止由于不了解现则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来自文化部门的代表、委员坦言,在文化产业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具有经验、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而且熟悉市场规则和市场运作方式;我们有文化资源和主场作战之利,但相当一部分文化生产经营单位要在开改的市场竞争中变劣势为优势,在短期内使优势更优,壮大和发展自己,困难不小。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文化局局长马博敏说,我们传统的传播方式,低水平的制作、单一的产品样式乃至创作思路,不可能抗衡“入世”的冲击,需要加紧培育和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

一些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应当正视文比产业在“入世”之初面临的的冲击和挑战:一是我们缺乏高水冷的,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如何确保国内文化产品的市场份额不减少;二是市场准入的放宽,将吸引大量外资的涌入。而我们的文化企业小、资金实力差,如何保持生存和发展;三是在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文化、新闻出版的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加剧;四是西方国家与我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价值观念上将受到冲击。

接受采访的代表和委员认为,实际上,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功能十分明显,现在对加入WTO之后的冲击,在经济层面上说得多,在文化方面还少有人触及,政府、文化界一些人士虽然也在思考.叵还缺少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

挺起民族优秀文化的脊梁

加入WTO,客观上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科技含量,活跃文化市场。接受采访的代表和委员都肯定了这一点。 他们认为,对弘扬民族文化一定要有坚定信心。我们有自己文比传统悠久深厚的优势,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只要抓住时机,开拓眼界,更新观念,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就能在“入世”后站稳脚根,发展自己。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说”,国外文化产品进来了,里面有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借鉴汲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与更新,参与世界文化的建设性对话。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渊源的大国。文艺界的不少代表和委员认为,面对加入WTO,我们更要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著名画家靳尚宜委员为包括绘画、雕塑、文物、建筑在内的中国传统美术目豪。他说,中国传统美术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其艺术地位和艺术成就无可比拟。中国当代艺位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保持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才能有更大发展。”“入世”将带来文比的频繁交流,我们应在弘扬民族优秀文比的基础上制定包括输出民族文化任内的全方位文化发展战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胡芝凤委员认为,进来的文比产品可以借鉴,但要重视它会对我们的民族文比传统有潜在的影响,也对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挑战。今天和明天,保持住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最重要。

一些代表、委员强调,“入世”后要努力保持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因为民族精神在很大程度表现为文比特色,如果失去了独立的民族文比,这个民族就会衰亡。河北省文化厅副厅长边发吉委员说,加入WIO后,在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如果夫去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灵魂性的内容,我们就没有了底气。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日报社社长李之峡说,如何利用好我们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艺术生产力,使这些文化资源能够创新、升华,在“入世”后要故好用商业化的方式进行又比传播的工作文字、声音、图像要有好的设计、策划,内容表达方式也要创新。一些代表和委员还谈到要推动民族文化传统走间现代化,不断创造新文化,同时以广阔博大的胸怀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政府管理和引导要转变什么

“入世”不是产业概念,而是一个体制概念 我们必须深化改革,建立起适应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文化产业体制与制度。下少代表和委员对如何加强和改善政府的管理和引导提出建议。

“入世”后,市场化将是文比发展普及、消费的重要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尚鲜利认为,文化产业目前在我国还不能说是一种真正的产业,因为我们的管理滞后。现在大多数文化产业单位还是被称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概念不同于企业,沉积的与市场不适应的问题较多,而且条块分割严重,不利于走向市场竞争,形不成规模。应当抓紧梳理目前管理上的缺陷和疏漏,为文化产业单位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接受采访的代表和委员认为,转变政府职能也是当务之急,应更多地运用法律等手段来管理和引导,政府要从“办文化”变成“管文化”。对“入世”文化管理的应对准备,代表和委员们建议:一是迅速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目标;二是加紧拟定文化发展的项目政策、投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技术政策、公共文化消费政策、市场准入政策;三是直接投资建设一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和地区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健全、完善社会文化活动的网络;四是推动和组织一些重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文化的竞争与循环,借助外力发展自己。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袁运甫教授提出,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建立促进文化繁荣、支持文化积累的管理机制:包括建立国家权威的人文科学最高学术荣誉机构,作为国家重大文化艺术问题的决策咨询机构;建立国家权威的人文科学奖励制度,推动和鼓励文化艺术界的人士在艺术上献身创作,为国争光;建立健全艺术基金制度,支持从事艺术创作、人文科学和传统文化的研究,国家的拨款资助项目由专家组成的公平评审来决定;国家立法支持私营企业对文化艺术和人文科学研究项目的资助等。

文化立法现在起跑

长期以来,我国对文化事业的管理主要依靠政策号召和行政措施,缺少用法制手段引导、保障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来自文化部门的代表和委员们举例道:立法数量少,立法层次偏低,在作家和艺术家权益保障、文化设施建设、繁荣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发展等重要领域,都还缺少更多的法律保证。

一些代表和委员谈到,近几年来,“依法治文”的认识有所加强,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文化艺术涉及面广,立法复杂程度高、缺乏专门人才等因素,从而影响了文化的法制建设进程。李之峡代表说,面对WTO,我们必须有法律上的应对,一万面,包括著作权法、版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在内的现有的法律法规,应根据WTO规则进行审视与修改,与国际惯例接轨。另一方面,没有的法律应尽快研究制订,有的可先行制订行政法规。

全国政协委员、长春电影制片厂总导演李前宽也有同感。他说,文化市场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还不尽人意,主要是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比如电影,至今尚未立法在这样一个电影观众为世界之首的大国,电影生产较多的国家之一,还没有法来制约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多数电影生产厂家为何不愿意投资拍片?原因是生产厂家只管投资拍片,而市场归文化部门管,创作生产又归广播影观部门管,实现不了“产供销一条龙”。

在谈到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政策时,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应通过法定程序将相应的政策变为法律和规定,以积极引导民营资本的注八,鼓励外资进入文化产业中来.从而保障文化生产和市场有序发展.并保护民族优秀文化和国家利益。

在加快文化立法的同时,加强执法也是关键。许多代表、委员都强调,一定要学会用法律武器解决文化发展中的问题,用法律准绳来规范行政行为;要不断完善文化行政执法程序,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检查,保证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接受采访的代表和委员表示、随着依法治文正在形成共识,立法 执法的大环境正在改善。再加上根据世贸规则的要求,相信我国文化法制建设会有很大的推进。

立足推出更多自己的精品

加入WTO后,要想与世界超级文比企业的文化产品相抗衡,根本手段是要创作出我们自己具有民族性、世界性、现代性的文化精品,代表和委员们对此深有感触,希望在“入世”后,加快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作协副主席何兴身认为,加入WTO以后,国家也好,作家也好,文化产业内的经营者也好,都要从未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与中国在世界的责任这个角度来审视自己。我们的自我保护只有依靠创造自己的主打产品和名牌产品,要有自己的图书、影视产品等方面的名牌产品,要有自己的国际级名牍文化企业。

从如何走出一条文比产业良性循环道路的角度,一些代表、委员提出,围绕繁荣发展,要用好文化经济政策,广开渠道筹集资金,既要保证政府主渠道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又要多渠道、社会化地筹集文化资金,目的就是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创作更多具有国内件影响的精品力作。

创精品要靠人才,文化产业要靠人才来支撑。马博敏委员提出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文艺舞台星光灿烂、艺术园地百花争艳,离不开一生于人民群众之中的艺术大师和艺术人才的创造。不少代表、委员直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有责任去创造适于艺术大师和艺术人才产生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只要深比改革人事制度,用好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养骨干人才队伍,经过下懈的努力,我们在“入世”后同样能够产生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啊的作家、艺术家,一定能够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精神产品,培养出一大批包括文化经纪人、制版人等出色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原载瞭望新闻周刊200032012期。庄会宁、浦树柔、史湘洲集体采写,汤华执笔。录入编辑:乾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