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哲学教育

【朱鲁子】从人的发展阶段性看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审美教育是以情感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其作用和意义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从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的角度对审美教育作一简单的探讨,通过将审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联系起来,试图克服审美教育研究中泛泛而谈的抽象性,将审美教育研究引向深入和具体化。

一、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的发展的生理层面的阶段性。二是指人的发展的心理或精神层面的阶段性。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既不同于经验的以生理年龄为标准划分的人生阶段,也不同于各种心理学的、宗教的以及以往哲学的划分的人生阶段,而是一种现代哲学意义上的人的发展阶段。我们这样做,丝毫没有贬低经验的和心理学的以及宗教的和以往哲学的对人的发展的阶段性的划分的意思,而只是出于我们讨论问题的需要才选取的一个特殊的视角。当然,我们的人生阶段的划分与经验的和心理学的、宗教的、以往哲学的等的划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特别是在我们的描述中必须经常借助于经验的人生阶段来说明。

在现代哲学的意义上,人的心理或精神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发性阶段,即个体的感性阶段,它大致可与现实中个体的婴幼年、童年阶段相对应;自觉性阶段,即个体的理性阶段,它大致可与现实中个体的少年、青年、中年阶段相对应;自然性阶段,即个体的自然而然的自由阶段,它大致可与现实中个体的老年阶段相对应。

必须强调指出,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和个体自身主观方面的局限,现实中的个体并不完全与上面的对应相一致,特别是现实中的个体,他们多数并没有达到自然性阶段,而是仍停留在自觉性阶段中。换言之,现实中的个体尽管在生理的层面上可以终其天年,但在心理的精神的层面上却是夭折的。——现实的矛盾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

笔者认为,撇开个人无可选择的历史时代的局限性不说,人的发展阶段上生理与心理或精神的脱节即异变,与审美教育的欠缺是有直接关系的。

二、审美教育与人生诸阶段

审美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这是自古以来先哲们的共识,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曾就这个问题作过深入的探讨。这里,我想通过对人生诸阶段的特征的简单剖析,来探讨一下它与审美教育的特殊关系。

(一)自发性阶段——审美教育的关键时期

从追根溯源的意义上说,个体的老年阶段没能真正达到自然而然的自由境界即自然性阶段,这是与个体在此前的一切阶段里没能充分地完成其历史使命有关,即在此前的一切阶段里没有创造出达致自由境界的足够的能量、能力有关,其中尤以个体在婴幼年、童年阶段即自发性阶段里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个体的自发性阶段即婴幼年、童年阶段,是人生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时期,基础阶段。

在个体的自发性阶段即感性阶段里,个体对感性事物有一种天生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对感性情感有一种天然的需要,这是不难理解的。相反,理性的大道理对于处在这一阶段里的个体来说,无甚作用。用辩证的眼光看,未来的自觉性、理性,正是此时的自发性、感性获得满足而自我实现的产物。换言之,个体能否顺利过渡到自觉性阶段,关键在于此时能否充分地实现自发性、感性。正如席勒在《美育书简》里所指出的:“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92页)而此时自发性、感性实现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下一个阶段——自觉性阶段能否顺利到来,间接地影响到人的老年时期的自然性阶段能否达成。因此,我们说自发性阶段是审美教育的关键时期。对婴幼儿和儿童来说,理性教育是难以奏效的,而审美的非理性的情感教育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自发性、感性获得了充分的满足、实现,才能创造出丰富的、饱满的自觉性、理性的精神需要来;如果没有自觉性、理性的内在需要,那么再好的科学知识、理论、文明,个体也是无力吸收和掌握的。也就是说,开发儿童的智力、智慧,关键在于使他的自发性、感性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自觉性阶段——审美教育不可或缺的时期

审美教育在人的自发性阶段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个体能否顺利过渡、转型到自觉阶段。笔者认为,在生理的层面进入了少年、青年、中年或成年阶段的个体,未必在心理或精神的层面上完成了向自觉性阶段的飞跃。而如果个体没有在真正的意义上飞跃到自觉性阶段,则可以说这样的个体在心理精神上是不完善的。事实上,现实中的个体极少有在完整的意义上转型到自觉性阶段的,也正因此,审美教育在这一阶段就有了现实的必要性。这是因为,没有完整地转型的个体,其自觉性、理性的能量必然是欠缺的;而自觉性、理性能量的欠缺,正标志着理性、自觉性需求的不足;理性、自觉性需求的不足,这是任何外在的知识教育都无能为力的。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在于它能够通过满足个体的情感需求从而扩大个体的“理性内需”。只有理性的、自觉性的需求旺盛,个体才能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现代文明成果,无愧于理性的、自觉性的现代人;同时,也才能创造出更高级的“情感内需”来,为自己向人生的最高阶段——自然性阶段飞跃、转型奠定基础。

不言而喻,审美教育在人的自觉性阶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由个体在这一阶段里的不完满性造成的;而这种不完满性,又是由社会和个体双重因素造成的;而克服这种不完满性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充分的审美教育。

(三)自然性阶段——审美教育犹如夕阳晚照

现实中,老年人大多没有达到自然性阶段,在其人生中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和遗憾。可是,时光不等人,老年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拼搏然后再进入自然性阶段了。怎么办?——只有从现实出发:老年人不妨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到大自然中去,到艺术里去,在一种忘掉了现实利害关系的审美状态中,体验一番夕阳晚照的温暖,虽然它不及真正处于自然性阶段那样的随心所欲、赏心悦目,但它仍不失某种自由解放的情怀。作为补偿,聊胜于无,这是现阶段人类的命运。

可是,对于那些能够战胜命运的个体来说,他们的老年阶段却是金碧辉煌的。由于这些人在此前的人生诸阶段里、在与命运搏击中历尽艰辛,故作为补偿,命运还这样的老年人一个辉煌的超越时代的幸福、美妙的阶段、境界——自然性阶段。

三、审美教育——人生之最佳选择

通过上述简析,对审美教育在人的一生中的作用和意义已大致明了。无论是从完整地实现人生诸阶段最终达到人的彻底解放的角度,还是从弥补现实中的诸多缺憾的角度来说,审美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审美教育,是现实人生的最佳选择。

在展开审美教育与人的发展阶段的探讨之初,我们暂时抛开了与个体相对应的历史时代这一因素,而事实上,正是历史时代的局限性,才为每一个现实的个体超越自我设定了一个既定的前提,若没有这一外在的客观因素,则个体就不会是一个现实的具体的人。任何时代,这个因素都会对个体的生命构成外在的挑战,而个体精神境界的飞跃与转型,是与冲破这外在的枷锁分不开的。一个在现实社会中不敢直面人生的人,是决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自由及其自由的思想可言的。为使自己的人生完满而辉煌,我们必须把握住命运所赐的每一个机遇,在类所赋予我们的既定的潜能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人类的自由幸福的能力来。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说,知识的源泉在个体的情感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上。——审美教育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它能够为个体的情感需要提供充足的食粮。个体情感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会创造出巨大的对知识、文明的理性需求来。

有理性需求和情感需求的教育,是有前途的、积极的、主动的教育。今天,审美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是十分清晰和明确的!

 

(原载《理论与现代化》199910期。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