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周广荣】从《大日经》看悉昙声字在真言密教修行中的形态与功用

早在奥义书时代,古代印度人即重视言语音声的分析与探究,并从本体论意义上论证言语音声的常住不灭,声是常即言语不灭论,成为瑜伽、正理、弥曼差等婆罗门正统哲学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佛教最初虽然是以婆罗门教的对立面出现的,对言语音声的问题置而不论,甚至对这一问题持排斥态度,但从部派佛教开始,佛教僧徒亦开始对言语音声问题作种种形而上的讨论与辨析,最典型者如有部将诸法分类为五位,于其中第四心不相应中,把名身、句身、文身等语言单位,作为世界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这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迦多衍尼子所著的《发智论》,以及集说一切有部系统之大成的《俱舍论》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后来的唯识学派更进一步依据语言哲学立场,对名句文等语言哲学论题作细致的探讨。公元七世纪出现的真言密教进一步踵事增华,将言语音声的功用发展到极致,提出言语文字非但可以常住不灭,而且可以与代表法身的大日如来合而为一,即后来日僧空海所谓的声字实相义

“声字实相义”是空海基于真言密教中梵语声字与佛法实相的诠表关系,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大意谓大日如来以声字(文字及声音)显现其说法,而此等声字系超越人间的言语文字,于五大、十界、六尘之中均甚深秘。当声字显现时,即是如来实相之显现。空海所谓的声字乃是具有甚深、微秘义旨、可以诠表诸法实相的言语文字,具体到密教修行,即是音、形与秘义兼具的悉昙梵字。故历代真言宗僧徒对悉昙梵字甚为重视,如一行在《大日经疏》中认为,悉昙字母皆是如来以加持神力,从如来内证体性而流出之,故能有是不思议业用 [1]日僧成尊亦认为真言深秘旨,在梵字悉昙 [2]更有甚者,还有人认为梵字是诸法之本源,密藏之源底也。故先德传,不知悉昙之人,乃半真言师也。 [3]那么,在密教修行中,密教僧徒是如何利用悉昙梵字来达到即身成佛的目的呢?今即以《大日经》为例,略述悉昙梵字在密教修行中的具体形态与功用。

《大日经》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是真言密教最根本的经典。全经合七卷三十六品,前六卷系开元十二年由善无畏等人在洛阳奉(福)先寺译出,第七卷是善无畏于翌年据所携梵本译出的(一说是善无畏自撰)。其中第一卷论述密教的基本教义,属教相;第二卷至第六卷论述密教的各种仪轨、行法,为事相;第七卷五品,主要叙述供养方法。这样,教相、事相与供养法三部分共同构成了真言密教中的胎藏界密法。因《大日经》经文非常简略,非由阿阇梨面传口授,殊难通其义旨与事项,故此经译出后,善无畏即应诸方之请开讲此经。参与翻译此经的一行法师即笔而录之,随文解释《大日经》前六卷三十一品中的教相与事相部分。疏文广泛引用《大品般若》、《法华》、《华严》、《大智度论》、《中论》、《璎珞经》、《无尽意经》、《大般涅槃经》、《佛性论》等大乘经论,释义旨明快畅达,无所不尽;述事项则巨细无遗,务尽其详。具缘品以下,多用浅略深秘二重释,颇能发挥本经奥旨。疏文中常以阿阇梨言私谓今谓标记善无畏与一行本人对经文的独特解释。原本六卷的经文随即衍为二十卷的注疏。

《大日经》所宣讲的胎藏界密法又称真言密教、真言乘,修行此法的人称为真言行人真言行者真言门行者真言门菩萨等,故知真言密教、真言乘乃是约其修行方式而立名的。既然以修行方式立名,那么真言也就成为了解此种密法的关键所在。《大日经》第一卷述本经义旨,包括入真言门住心品入曼陀罗具缘真言品,亦以真言立名。何谓真言?一行在入真言门住心品解题中讲得很清楚:

入真言门住心品者,梵本具有二题,初云修真言行品,次云入真言门住心品。窃谓入住之义以兼修行语,故离烦文但著其一。真言,梵曰漫怛攞,即是真语、如语、不妄不异之音,龙树《释论》谓之秘密号,旧译云呪,非正翻也。此品统论经之大意,所谓众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是故,此教诸菩萨,真语为门,自心发菩提,即心具万行,见心正等觉,证心大涅槃,发起心方便,严净心佛国。从因至果,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故曰入真言门住心品也。入真言门略有三事:一者身密门,二者语密门,三者心密门。[4]

据一行释文可知,真言指的真实而不虚妄的言辞,以此为法门,通过身、语、心的修行,可以发起修行者本具的菩提心,而达到速疾成佛的神奇功效。上文所说的漫怛攞,即梵语中的mantra一词,其词根为√man,原意为思维、思想、思念,后缀-tra,意为工具,器具,合起来意为用来思维的工具,正与现代语言学把语言定义为思维的工具契合。从一行的解释中还可以看出,真言与大乘经典的咒语、陀罗尼等在意思上有些接近,因为三者都是通过神秘、深奥言辞的念诵而获得某种业力,所以后来人们也常把真言称为咒陀罗尼。其次,真言法门包括三项内容的修习,即身密门、语密门与心密门。身密门即身平等之密印,语密门即语平等之真言,心密门即心平等之妙观,此处所说的平等实即暗含了真言行者与大毗遮那佛的平等无差别。在三事之中,仍然强调的是作为语密的真言。

在《大日经》中,真言的类别甚为繁杂,据作真言密语者的身份,可分为如来说、菩萨金刚说、二乘说、诸天说、地居天说五种;前三种为圣者真言,后二种为诸神真言。据修习、供奉的本尊类别,以及真言中涉及的名义境界,可分为佛部、莲华部、金刚部三部。除上述分类外,《大日经》卷二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则据真言中出现的关键词来区别其持诵者与功用:

若唵字吽字,及与泼磔迦,或颉唎媲等,是佛顶名号。

若揭[*]佷拏,佉陀耶畔阇,诃娜摩啰也,钵咤也等类,

是奉教使者,诸忿怒真言。若有纳么字,及莎缚诃等,

是修三摩地,寂行者标相。若有扇多字,微戍陀字等,

当知能满足,一切所希愿,此正觉佛子,救世者真言。[5]

对这种划分真言的的类例,一行在相应的释文中作了非常详细的解释:

复次,经中自说名行相应之用,谓若诸真言中,有此()()()(磔迦)(颉唎)()等字者,当知是佛顶名号也。若有(小字注:揭[*]佷拏也,是执取义)(小字注:佉陀耶,是食义)(小字注:畔阇,是破坏义)(小字注:诃娜,是打义)(小字注:摩罗也,是杀义)、(小字注:钵咤也,是扑义)如是等字义类,当知是忿怒等诸奉教者真言,可作降伏摄召用。……复次,若真言中,有(字注:纳么,是归命义)、(字注:莎缚诃,是摄取义)等字,当知是修三摩地寂静相应真言也。或有(字注:扇多,是寂义)、(字注:微成陀,是清净义)等字,当知是成满一切诸愿真言。又此扇多亦是息灾义,佛部相应。[6]

真言密语本来就神秘深奥,翻译者在翻译真言时,又以其神秘故,只采取音译的办法,因而对初入此门的修习者而言,其义旨更加难以理解。不过,即便是通达梵语者没有阿阇梨师的口授,恐亦难以领会其真言实义。因为每一种真言的声字形色,诸相不同,需要修习者随事分别,识其性类。一行曾举质多citta)一词为例释之:

一一真言,皆如来妙极之语也。如真言中有质多字,浅释只名为心。若作深秘释,质谓遮字带三昧声也,遮是无迁变义,无迁变即是佛性。佛性亦名般若波罗蜜,亦名首楞严三昧,是故定慧具足。多字是一切法如如解脱不可得义。若如是说心,乃名妙极之语也。[7]

也就是说,即便是通达梵语,知道citta为心义,仍然不够,这只是对真言的浅略理解,要理解其深秘义,需从分析真言的体字或种子字的根本字门义上入手。在一段真言中,往往取其中的一个字作为理解这段真言秘旨的关键或核心,这个关键字即被称为真言种子或真言体。比如一行对《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二入漫茶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中的如来舌相真言的解释:

南么三漫多勃陀喃 摩诃阿摩诃 怛他孽多尔诃嚩(小字注:二合。) 萨底也(小字注:二合。) 达摩 鏺啰底瑟耻(小字注:二合。)多莎诃。[8]

上句义中,摩诃阿摩诃是大、无大义,怛他孽多尔诃嚩是如来舌义,此舌广长之相遍覆一切佛刹,故名为大,此大更过上故。……次云萨底也(小字注:二合。)是谛,达磨是法,鏺啰底瑟耻多是成就,译云成就实谛法也。……故以最后多字为真言体,明所有如来语言常如实相无诳无异也。凡此诸真言等,皆当以字门广释之。[9]

这段真言的体字是多字(ta),其字门义取多他tatha)一词,义为如如不可得义,因而此段真言的深秘义就可以从其字门义入手,解为所有如来(tathāgata)语言常如(tatha)实相无诳无异。由此看来,通达悉昙梵字的字门义,即成为善解各种真言实义的基础。因而理解《大日经》中的梵字及其字门义,也就成了真言密法修习者学习的基础。

虽然《大日经》并没有标示出梵字的类别,但在一行的注疏中讲得很清楚:

然字者,梵有二音,一名阿刹罗也,是根本字也;二者哩比鞞,是增加字也。根本者,即是本字,如阿字最初二音,即是根本也。次从伊()、伊乃至乌奥凡十二字,是从生增加之字,悉皆是女声,其根本字是男声也。男声是慧义,女声是定义也。其根本字遍一切处,次诸增加字亦有遍一切处,根本、增加不相异也。皆以根本字体有本而加点画,是故根本增加,不一不异,犹如器中盛水,因器持水,水不离器。此亦如是,更相依持,能遍内外也。……非但阿字遍一切处,从迦、佉等乃至娑诃亦遍一切处。何以故?此等皆是根本音,其根本音即同于阿字。如迦字等各各有从生增加之字,如迦字中即有计、鸡、矩、俱、鸡、盖,俱皆是女声也。然迦字体上加于画,则成增加之字。体是慧而加是定,定慧相依持,合而为一,其体不失,止观双行,亦遍一切地也。增加遍于根本,根本遍于增加。滋生遍于种子,种子亦遍于滋生也。又此阿等之字,从字有声,如从一阿字,凡一切语声中有阿声者,不得离此字也。从字表而得有声生,以有声故生于支分,能表一切出世间之法。[10]

阿刹罗,是梵语 akāra一词的音译,意谓音、字母。哩比鞞,对应于梵语中的lipi一词,为增加字。一行把悉昙字母分为阿剎罗与哩比鞞,即根本字与增加字两类,根本字为男声,为慧义,增加字是女声,为定义。根本字与增加字相拼合即可生出一切字,而定慧双修,合而为一,则为真言密法的修行根本。在这里,悉昙字母与真言密教的教理已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根本字与增加字都没有把辅音中的五个鼻音字包括进去。

以上述分类为基础,《大日经》更进一步引申附会,使每一个根本字都可以诠表相应的法门或义理,修行者以此根本字母为门,即可悟得诸法实相,是所谓入字门,经文中又称之为真言道真言教法

秘密主!云何如来真言道?谓加持此书写文字。秘密主!如来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华经劫积集修行真实谛语、四圣谛、四念处、四神足、十如来力、六波罗蜜、七菩提宝、四梵住、十八佛不共法。秘密主!以要言之,诸如来一切智智,一切如来自福智力、自愿智力,一切法界加持力,随顺众生,如其种类,开示真言教法。云何真言教法?

谓阿字门,一切诸法本不生故。

迦字门,一切诸法离作业故。

佉字门,一切诸法等虚空不可得故。

……

娑字门,一切诸法一切谛不可得故。

诃字门,一切诸法因不可得故。

秘密主!仰、若、拏、那、么于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辨诸事,所为义利皆悉成就。[11]

以上述二十九个根本字为门,即可以悟得不同的义理,而这些义理又都与四圣谛、四念处、四神足、十如来力、六波罗蜜、七菩提宝、四梵住、十八佛不共法等法门名相相通。从上述字门诠表不同的佛教义理来看,似乎与大乘显教经典中的十四音、四十二字门非常接近,都以梵文字母宣扬佛法教义。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每一字母的字义如何确定?对于这些问题,一行疏中曾经论及:

复次,一切名言中有阿声者,悉入阿字门,有迦声者,悉入迦字门,乃至有诃声者悉入诃字门。是故一字门中具无量义,非从诃字门中但有无因义也,余字门当知例尔。且如娑哆也是谛义,是故经云娑字门一切诸法谛不可得故;又娑哆是著义,是故《供养法》中云娑字门一切诸法无染著;又如婆嚩是有义,是故经云婆字门一切诸法有不可得;又婆嚩娜是观义,是故《供养法》中云,婆字门,一切法离诸观。余皆仿此。所以《大品经》及《华严入法界品》皆说四十二字门,《涅槃文字品》、《文殊所问经》、《大集陀罗尼自在王品》各释悉昙字母,与此经所说,其义或同。若得此意,则诸经泠然悬会,无所违妨也。[12]

根据一行的解释,凡含有阿声的词语(一切名言)都归入阿字门,含有迦声的都归入迦字门,如此类推,所有的词语都可统摄于诸字母之下,因此每一字门都具无量义──即其统摄下的所有词语之义皆为这一字门的字门义。他认为,这不仅是真言教字门释义的原则与方法,也是大乘显教中《华严》、《涅槃》等经典中字义解释的原则与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大日经》释字门只有二十九个根本字,而不及增加字与辅音中的五个鼻辅音字母,其中缘由,一行也作了非常详细地解释:

经云“仰、壤、儜、曩、莽,于一切三昧,自在速能成办诸事,所为义利皆悉成就”者,……梵书以此五字皆同圆点……又梵字十二声中,第一是本体故,即次第二是行,第三以去以诸画增加者,皆名三昧,第十一其上安点是证,第十二傍置两点是般涅槃。若此仰字能遍智慧三昧声故,当知即是大空义,是故别说,不与前字相合论也。《涅槃经》此五字亦具明字义,今毗卢遮那宗寄此五字以明大空,大空是证处无法可说,故但以圆点表之。又此圆点虽自体无门,而遍一切法门,如虚空远离众相而含万像。是故一切字门若加空点者,具自在之用,悉能成办诸事也。[13]

据一行所言,可知前十二字的第一阿字在真言教中代表菩提心位,是根本字,故作为根本字门列入。长阿、暗、恶则被认为是由阿生出的字,字形相近,只以圆点示其区别。长阿于阿侧旁加点,表菩提行。暗是证,于阿首上安点,表成菩提义。恶于阿右侧加两点,表大涅槃义。剩下的伊等八字在与别的字母拼合时,只是在其被拼的字上添加点划,称之为三昧字,亦不计在内。五个鼻音字母仰、壤、儜、曩、莽被排除在外则是因为此五字表大空义,大空是证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故不具字门义。

 

a

根本字、种子、男声、慧义

阿剎罗

kkhggh

cchjjh

ññh、ó、óh

tthddh

pphbbh

yrlv、÷、ù、sh

哩比鞞

iãuåç、é、ë、í、eaioau

增加字、三昧字、滋生、女声、定义

加点字

ï、¤、õnm

大空义、证门

à(菩提行)aü(成菩提)(大涅盘)

 

 

修行者在明了此种真言密法对梵文字母分类及其蕴含义例后,再在阿阇梨师的指导下,念诵真言并解析领会真言中的密秘义就变得较为容易了。比如一行对《大日经》中的洒净真言的解释,就足以见出领会真言秘义的具体方法。兹先列出洒净真言的悉昙体、拉丁转写及汉语音译:

Nama samanta buddhānām. apratisame gagana-same samatānugate pra-kti viśuddhe dharma-dhātu vi-śodhani svāhā.

南摩三曼多勃驮喃,阿钵啰(小字注:二合)[*]( 小字注:丁以反,下同)三迷()伽伽那三迷()三么多奴揭帝()钵啰(小字注:二合)[*]( 小字注:二合)底微输(小字注:上)()达摩驮赌微戍达儞()莎诃。[14]

一行认为初句的nama samanta buddhānā句义是普归命诸佛,表礼敬之意,领起下文的真言,并没有深秘解释。第二句“a-pratisame”是真言的正文。其中,第一阿(a)为洒净真言的真言之体,即种子字,居于核心地位,表菩提心义,其余各字皆是为了庄严修饰此字。后面的波(pa)、罗(ra)二字,字门义分别是第一义谛、尘垢义,因其入阿字门,而阿字的字门义是一切法不生义,将其连贯起来,即是尘垢不生义。尘垢不生即是第一义谛,即是净菩提心。后面的底三迷亦从分析其字门义与三昧声入首,作如下解释:

次有底字,正体是多字门,以带三昧声故转为底。底是心义,亦是如如义,如如于自心如实之相,即是净菩提心。净菩提心于一切法都无染著,即名莲花三昧。住是三昧者,乃至诸法空相二亦不可得,所谓为诸佛大空故。次明娑字、么字门,以定慧均等具三昧声,故云三迷也。此中但约字门解释,如诸大乘经论,约四悉檀、四不生等,以种种因缘譬喻,广演阿字门,则有无量句义。又以一切语言中皆带阿声故,一一字门皆具一切字门,若得意者当自在旋转说之,以下不可具论也。

复次,真言中有字义,有句义。字义已如前说。若句义者,此阿钵啰底三迷,是无等无对义,谓此心地漫荼罗王,出过一切语言譬喻,乃至无有一法可为伦匹,故云无等。[15]

从一行对洒净真言的解释可以看出,真言有字义,有句义。字义就是把真言还原为字母或音节,然后依据其字门义,领会其秘旨,是为真言的深秘释。句义即为此段经文的字面上的意思,可看作真言的浅略释。

如上所述,真言密教的修行法门包括三事,即身平等之密印、语平等之真言、心平等之妙观,是所谓身、口、意三密。非常有意思的是,其中的每一种修法都涉及到梵字,不管是身作印契,还是口诵真言,乃至心作妙观,都把悉昙梵字作为其重要事项,使梵字在此种真言密法中兼具了不同的形态与功用。今即以身、语、意三事为例,略述如下:

一、身密——布字于身

《大日经》卷五有布字品,所述法门是将根本字、增加字与加点字依次布列于身,其文云:

尔时,世尊复告金刚手言:

复次秘密主,诸佛所宣说,安布诸字门,佛子一心听。

迦字在咽下,佉字在腭上,誐字以为颈,伽字在喉中。

遮字为舌根,车字在舌中,若字为舌端,社字舌生处。

咤字以为胫,咤字应知髀,拏字说为腰,荼字以安坐。

多字最后分,他字应知腹,娜字为二手,驮字名为胁。

波字以为背,颇字应知胸,么字为二肘,婆字次臂下。

莽字住于心,耶字阴藏相,啰字名为眼,逻字为广额。

缢伊在二眦,坞乌为二唇,翳蔼为二耳,污奥为二颊,

暗字菩提句,恶字般涅盘,知是一切法,行者成正觉。

一切智资财,常在于其心,世号一切智,是谓萨婆若。[16]

布字于身实际上是基于《大日经》中宣扬的修行者与本尊平等无二、即身即佛的观念,也就是后来空海所说的即身成佛义。修行者将诠表诸法实相的梵字布列于身,也就意谓着这些梵字诠表的诸法皆备于其身,从而具有了一切如来种种功德。如阿字表菩提心义,是一切真言法教之本,故将此字布于心上。其法为:

先观其心,八叶开敷,置阿字其上,此阿即有圆明之照也。将行者染欲之心与真实慧心而相和合,即同于真而共一味也。[17]

阿字表菩提心,把此菩提心同自心相合,即可使自心同如来的真实慧心相和合。其它字母亦准此法,最终达到自身与佛身等同,成就、具足一切功德。如前所述,三密法门的修行,相互之间并非是孤立的,因而布字于身并非仅关身密一事,在布字时,同样还要需口诵密语,心存妙观。

二、语密——字轮真言

真言法教中,能诠表诸法实相的根本字称为字门,把诸字门逆次旋转布列,辗转相释,其意义即可通达无碍,此即为字轮。称之为是取其旋转相生之义。与字门一样,字轮也是真言法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日经》卷五有字轮品,专述字轮事,原文较为简略,就其表面内容看,前有归命句,后面列梵字,是典型的真言密语,可称之为字轮真言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阿。南么三曼多勃驮喃娑。南么三曼多伐折啰(小字注:二合。)赧嚩。迦佉哦伽,遮车若社,咤咤拏荼,多他娜驮,波颇么婆,野啰逻嚩,奢沙娑诃吃洒。(小字注:二合,右此一转皆上声短呼之。)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阿。南么三曼多勃驮喃娑。南么三曼多伐折啰赧嚩。迦佉誐伽,遮车惹社,咤咤拏荼,多他娜驮,波颇么婆,野啰逻嚩,奢沙娑诃、吃洒。(小字注:二合右此一转皆去声长呼之。)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暗。南么三曼多勃驮喃糁。南么三曼多伐折啰赧鑁。剑欠俨俭,占襜染瞻,喃湛,担探腩淡,[*阎嚂蓝[] 睒衫参颔、吃衫(小字注:二合其口边字皆带第一转本音呼之。

南么三曼多勃驮喃恶。南么三曼多勃驮喃索。南么三曼多伐折啰赧莫。却虐噱,灼绰弱杓,磔坼搦择,呾托诺铎,博泊漠簿、药落嗼,铄嗦索臛、吃索。(小字注:二合皆带第一转音入声呼之。)

伊缢坞乌哩里狸翳蔼汗奥。

仰壤曩莽,穰儜囊忙,噞髯喃南鑁,弱搦诺莫。[18]

上述字轮真言前四段基本相同,首三句皆述归命佛、莲花、金刚三部本尊义。其中,第一段真言的正文即是罗列迦、佉(kakha)等二十根本字,及吃洒(kùa)字。第二、三、四段分别变换其韵,即分别以à 、aü 、等加点字与迦佉乃至吃洒相拼合。第五段为伊(i)等三昧字。第六段仰壤等字为大空字,亦随a、à 、aü 、等加点字而转成四句。仅藉经文,殊难弄通此字轮真言的深秘义。一行在《大日经疏》中对此种字轮真言的功用、构成、种类及其修行方式都作了详尽的解说。

从其功用来看,真言密教中的字轮是一种即身成佛的法门,被称为遍一切处法门于是中间所有一切自利利他种种事业,由入此法门故,一切皆得成就,无有罣碍 [19]构成字轮的悉昙文字因而也具备了世间悉昙文字所没有的功用:

然此悉昙字母,乃至世间童子亦常修习,何能顿办如是事耶?然此诸字,皆是如来以加持神力,从如来内证体性而流出之,故能有是不思议业用,若人明解此中意趣方便,即是通达三菩提道也。[20]

那么构成字轮的悉昙字母与俗间所用的悉昙文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一行的解释是:

凡字轮大为三分,初阿字即为一分,次迦乃至二十字为第二分,次也字乃至诃字为第三分。除去乞叉字,由此字已重故也(小字注:谓有迦、娑二声故重也)。以上皆是智慧字也。

次有伊(小字注:上)、伊、邬(小字注:上)、乌、翳、爱、恶、奥八字,加此八字即成就三昧,皆是三昧声也。其随五轮而恒转,其义可知。

次有俄(小字注:鱼可)、若(小字注:而可)、咤、囊(小字注:上)、莫(小字注:莫可),此字遍一切处,谓遍于定、慧中也,然此五字亦随五轮而转,谓加傍点,或加上圆点,或加傍二点等。此五皆成五字也。[21]

在这里,构成字轮的悉昙字母被分为三类,将这种分类列表以拉丁字母标示出来为:

 

第一分

a

第二分

kkhggh

cchjjh

ñ ñh、ó、óh

tthddh

pphbbh

第三分

yrlv、÷、ù、sh

 

与前文二十九字门一致,这里所谓智慧字也只有二十九个字母。元音中的iãuåeaio八字与ï、¤、õnm五字没有计算在内。

把构成字轮的智慧字与作为辅助的字母加起来共有四十二个字母,与世间通行的悉昙字母相比,缺à、aü、ç、é、ë、í、llaü、kù等九字。其中后两字非生字所用,多被排除在外,可忽略不计。对于其它七字,据一行《大日经疏》,ç、é、ë、í四字在字轮中也被作为三昧字,同伊等八字的作用一样。[22]而à、aü、三字,则涉及到字轮的种类。

真言密教中的字轮共有五种,第一种为阿字轮,阿字在《大日经》中被作为菩提心体,因而以它为中心的字轮又叫做阿字菩提心轮。阿字菩提心轮以阿字为中心,然后依次布列阿字之外的二十八个智慧字,这二十八个字皆是男声。从此阿字生出长阿(à)、暗(aü)、恶()、长恶(àþ)四字,被称为大悲胎藏之叶,这四个字都是阿字的变体;又从此四字分别转生迦等其它字,由此成四种字轮,即长阿字轮、暗字轮、恶字轮、长恶字轮。

《大日经》把涉及字轮的内容称为观字轮,意谓字轮的修行方式是通过修行者的观想存念而完成的:

复次,世间持诵品中先观圆明中,有环绕真言字轮(头尾);念诵时,从初字,于口中入,流入身中,犹如入息,周遍身分。此是如来自在神力之所加持,如是念者,能除众生一切业垢也。如是遍身已,还从口出,入尊足下,遍至本处,如是一一字流入之时,以次字即相续不断,次第连环也。若初学人,恐心散乱,不能如是成者,当只观种子字,如前作之,乃至心串习渐加字也。[23]

字轮的修行既然是以观想的方式完成的,修行境界的高低自然也就与修行者观想入定的程度密切相关,因而,初学者只能先观想单个的种子字,待达到一定境界后,再观想字轮。由此看来字轮真言实际上是以语密为切入点,进而调动身密,以达致意密的真言法门,仍然是三密相互加持,互相成就。取其为轮,除了字义上旋转无碍,互入互即外,亦包含了身、语、意三密之间的相互轮转,圆融无碍。

三、意密——现字形

布字于身与观想字轮都是藉梵字以明法门义理,在《大日经》中的修行法门中,还有一有通过字义的观想而逆观字形,进而观想本尊形相及其功德,以速疾成佛的法门,即本经卷第六百字成就持诵品所讲的现字形

秘密主,如是阿字住于种种庄严,布列图位,以一切法本不生故,显示自形。

或以不可得义,现嚩字形。

或诸法远离造作故,现迦字形。

或一切法等虚空故,现佉字形。

或行不可得故,现誐字形。

……

或一切法谛不可得故,现娑字形。

或一切法离因故,现诃字形。

秘密主,随入此等一一三昧门,秘密主,观是乃至三十二大人相等,皆从此中出。仰、壤、拏、曩、莽等于一切法,自在而转,此等随现成就三藐三佛陀随形好。[24]

此中所列字形有二十八个,另外据一行的释文还应有四个,但释文并未明言,未详所指。这样,把前后各字加起来就有三十二个,正可与佛陀的三十二相对应。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对字形的观想其实是对一种文字曼荼罗的观想,在《大日经》中,这种法门又称为转字成身法

通过上文对《大日经》所代表的真言密教中梵语声字的形态与功用的考察,可以看出梵字在胎藏界密法的修行中据有至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构成真言的基本要素,更是理解真言深秘义的关键,而且也是真言密教中身、口、意三密修行的内容与基础。这种密法中的梵字在承袭了大乘密教经典十四音、四十二字门等陀罗尼字门的基础上,[25]更进一步立足于本宗的教义,将梵字分为根本字、增加字与加点字三类,每一类都隐含了本宗特有的深秘义,并在此基础上作更为繁复的演绎、密化。

《大日经》把胎藏界真言密法的根本要义概括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如果从真言的角度来考虑,它诠表的仍然是一个以由梵语声字构成的符号世界。菩提心即种子字,即是指大日如来本尊,也是指修行者心中的成佛种子。大悲为根本是取其长养义,如同胎藏或生长发育的土地,即修行者所处的整个曼陀罗世界,此曼陀罗既可为本尊形相,亦可为由梵字组成的文字曼陀罗。至于最后一句方便为究竟是否意谓着种种真言密语如同种子生长的养份,本来就可与表菩提心的阿字轮转互入呢?这就回到本文起始所说的,在真言密教中,梵语声字不仅可以常住不灭,且可以与大日如来互即一如,即所谓声字即实相,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方法即真理

【注释】
[1].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四,大正藏39册,第723页中至下。
[2].      (日本)成尊撰,《真言付法纂要钞》,大正藏77册,第419页下。
[3].      平安末期东寺僧贤(公元1161-1231年)。
[4].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一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大正藏39册,第579页中。
[5].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卷第一“入漫荼罗具缘品第二之余”,大正藏18册,第9页。
[6].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七“入漫荼罗具缘品第二之余”, 大正藏39册,第650页上。
[7].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三“入真言门住心品之余”, 大正藏39册,第612页中。
[8].      Nama samanta buddhānām. Mahā-maha tathāgata-jihva satya-dharma prati-ṣṭhita svāhā.
[9].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七,大正藏39册,第677页下-678页上。
[10].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十七“秘密八印品第十四,大正藏39册,第754页下-755页上。
[11].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二《入漫茶罗具缘真言品》,大正藏18册,第10页上至下。
[12].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七,大正藏39册,第656页下。
[13].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七,大正藏39册,第656页下。
[14].   《胎藏梵字真言》上卷,大正藏18册,第164页下。
[15].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第四“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第二之余,大正藏39册,第621页中-622页上。
[16].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五《布字品》,大正藏18册,第38页下。
[17].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十七,大正藏39册,大正藏755页中。
[18].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五《字轮品》,大正藏18册,第30页中至下。
[19].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十四,大正藏39册,第722页下。
[20].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十四,大正藏39册,第723页中至下。
[21].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十四,大正藏39册,第723页上。
[22].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十四,大正藏39册,第723页中。
[23].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十一,大正藏18册,第692页下。
[24].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六,大正藏18册,第41页上至下。
[25].   指梵文的十四个元音,本出《大般涅槃经•文字品》,虽言十四音,实际上包括了所有的梵文字母,其中的每一字母都诠表特定的佛教义理。详参饶宗颐《唐以前十四音遗说考》,《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1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73月版。四十二字门,又作四十二字陀罗尼门、悉昙四十二字门,见于《大般若》、《华严》两种经典,也是一种通过梵字的观想而通达佛法义理的法门,在经文中,这四十二字个梵字被看作一切字根本。详参王邦维《四十二字门考论》,文载《中华佛学学报》(台)第12 (1999 7月出版 ) 17-24
 

(来源:《东方哲学思想与文化精神》,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