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欧阳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野扩展与范式转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巨大进步不仅表现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更表现在研究视野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转换。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种视野扩展与范式转换包含了五个方面。

由概念演绎转向关注生活世界。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哲学理论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解读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使之具体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领域内部作一些修补性和细化性的理论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理论界空前活跃,一方面,通过清理概念、澄清命题、重释理论、开拓领域、创建学科等工作,为深层的理论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大量译介国外学术思潮,了解世界思想理论前沿和学术发展方向,为自主的哲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深入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走进文化世界、心灵世界,与历史及现实展开对话。

由高居于科学之上到走入大科学之中。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看做科学的科学,高置于一切科学之上。这样,既难以从科学中吸取营养,也难以指导科学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觉借鉴科学成果与思想方法,走进现代大科学和大技术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科学结盟,自觉地借鉴现代自然科学,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尤其是自觉运用和提升一些跨学科的方法论。例如,当年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老三论”结合,后来进一步与耗散结构、循环论、突变论等“新三论”结合,以及今日与现代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群对话。

由自我欣赏到广泛对话。过去一个时期内,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看做是高居于一切其他哲学之上的哲学,相对于其他分支哲学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改革开放30年来,一方面,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发挥着指导思想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学术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个分支哲学开始了平等的对话。正是在这种平等对话中,一方面,大量的西方哲学著作被引进国内,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发展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大量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成果被发掘出来,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野之中。

从孤立研究到多参照探索。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它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苏联和东欧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当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过去我们把国外马克思主义视为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歪曲甚至蓄意败坏。这样无法真实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借鉴更是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各国的多样化发展,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也更新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西方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度发掘和对发达资本主义的深度批判,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经历了历史性变迁之后,苏联和东欧国家马克思主义者的反思更具有启示意义。当前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则引领着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也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为我们多视角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可能。

由单一模式到多样化的自主创新。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为单一模式的经典解读和原理阐发,鲜有个性化的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由单一模式阶段,进入多样化的自主创新时期。首先,是在时代的高度上“回到马克思”,力求超越苏联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单化和教条化理解,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力求回到本真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次,是对于诸多重要哲学理论问题的全面深入思考和创造性探索;再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通过提炼新问题、发掘新资源、开拓新领域、创制新方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走上了具有自主创新特色的学术发展道路。(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