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陈才俊】基督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与现状

15 世纪末16 世纪初,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欧洲国家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大肆进行海外扩张,疯狂掠夺世界财富并极力推销其思想文化理念。由希伯来文化传统与希腊—罗马哲学体系演衍而至、后来成为西方精神文化支柱的基督宗教, 也作为殖民者征服和统治异质文化世界的精神武器, 伴随着殖民者的脚步踏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东南亚作为世界历史的重要一环, 作为欧洲殖民者以及后来的美洲新殖民者的重要海外扩张之地,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基督宗教的精神洗涤。本文尝试对基督宗教在东南亚传播的缘起、过程及现状予以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基督宗教精神与殖民地主义基督宗教(Christianity ,亦称“基督教”) 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派宗教的统称, 包括天主教(亦称“罗马公教”) 、东正教(亦称“正教”) 、新教(在中国亦称“耶稣教”) 三大教派和其他一些较小的教派,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原始基督教属于犹太教的一个下层派别, 据传公元1 世纪2030 年代由出身于犹太人木匠家庭的耶稣所创立。4 世纪末, 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并演变而成为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1054 ,基督教因东西罗马的分裂而独立为天主教和东正教。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 又导致新教从天主教中分化出来,正式形成基督宗教的三大教派。如以信仰人数和分布地域而言, 基督宗教则系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宗教。1492 , 哥伦布发现美洲; 1498 , 达·伽马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线;1519 ,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标志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所显现的主要特征是: 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逐渐摆脱闭关自守的状态, 超越民族和地域的限制,而日益具有世界性。世界历史也因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重要产物是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和疯狂海外扩张。基督宗教作为殖民者征服和统治广大殖民地的精神武器, 同时也伴随着殖民者的脚步踏向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首先掀起西方征服世界的浪潮,他们不只为了寻求财宝和权力, 而且一心要传扬征服者先辈的西方基督教。他们传扬基督教的热情是狂热的。” [1]殖民者这种传播基督宗教狂热情绪的产生,是与基督教自身的特点及教会的实际利益——特有的传播性、普爱与不容异己、和平社会与好战特点的不和谐结合, 以及当时教会欲急于摆脱困境——休戚相关的[2]。首先,基督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曾经历过一系列连续不断的精神传递运动, 即从最初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古希腊城通过传教运动进入西欧, 并在基督教化运动中由一个被迫害的民间宗教演变而成为罗马的国教。由于基督宗教具有典型体现西方文化精神传递、发散和传教的特点, 所以, 当西欧诸国在资本原始积累的驱使下向外扩张时, 它便十分自然地适应和配合这种新形势,通过派遣传教士的方式,向欧洲以外的广大地区传播其宗教理念。其次,基督宗教在精神传递与传教过程中, 不仅最大限度地吸纳和包容西方的传统文化, 而且还形成了稳固的组织体系——教会。其在欧洲以外地区的传播,无论是凭借殖民势力,采取强制皈依和同化的手段;抑或在武装传教难以奏效之时,不得不以文化平等的姿态予以交流, 都不同程度地烙上了西方传统文化的印记, 也都离不开基督教会的组织作用。再次,欧洲教会当时的处境也是促成它向外拓展的重要原因。差不多就在葡萄牙与西班牙大规模海外殖民扩张的同时,欧洲基督教内部酝酿、形成并最终爆发了一场具有革命意义的宗教改革运动,其结果是欧洲统一的教会组织严重分裂,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受到挑战,出现了包括英国、北欧和德国北部的新教教区。所以,天主教便积极向海外派遣传教士,极力扩充自己的领地、势力乃至财富,以巩固其在欧洲的统治地位。由此可见, 共同具有的对外扩张性将基督宗教精神和殖民地主义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正如一位新加坡学者所言,“近世的历史, 基督教扮演一重要角色, ……在殖民地时代,基督教与工业革命殊途同归,以完成殖民地统治的使命。”“西方的冒险家,无论到任何地方,宗教跟他们同时到达。” [3]东南亚作为世界历史的重要一环, 作为欧洲殖民者以及后来的美洲新殖民者的重要海外扩张之地,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基督宗教的精神洗涤。可以说,近世的东南亚与基督宗教精神息息相关。二、基督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在基督宗教传入之前, 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文化格局为: 在现在的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流行的是中印文化影响下的佛教文化;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流行伊斯兰教文化;新加坡则主要受中国文化的影响[4]。但是这种局面在16 世纪发生了改变。16 世纪初始, 东南亚地区“物产的富饶, 早已为西方人所羡慕, 这里正是他们可以冒险扩张的乐园,当时的形势,更便利了他们的发展” [5]。所以,随着西方殖民活动的展开与深入, 基督宗教开始渗入东南亚各国。当然,基督宗教传入东南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1. 葡萄牙、西班牙在东南亚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1493 4 ,为了避免葡萄牙、西班牙在争夺海外殖民地中可能会引起的摩擦, 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曾颁布了分割地球上非基督教世界的第一道训谕,强调葡、西两国在自己所属范围内享有宗主权和宗教裁判权。而且以后,教皇又多次重申这一原则。然而这个训谕并没有满足殖民者贪婪的胃口, 葡萄牙人就抗议该分界线影响到其在西非的活动。因而, 葡、西两国便撇开教皇, 1494 6月自行签订了托德西拉条约( Treaty of Tordesillas) 。该条约规定:“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探险和征服范围的分界,定在维尔德角(Cape Verde) 群岛以西370 里格的子午线。” [6]经过葡、西两国不断的冲突、妥协和教皇的调停、确认后, 以维尔德角群岛以西370 里格作为划分葡、西两国“保教权”的标准,被大体上接受。这样,亚洲的印度、马六甲、摩鹿加群岛(香料群岛) 乃至中国和日本, 被划为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而西班牙对拉丁美洲以及通过拉丁美洲控制菲律宾的状况也得到默许。之后,“随着葡萄牙、西班牙人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介入和商业活动的频繁展开, 东南亚地区开始接受基督教的影响” [7]。“中世纪末期, 欧洲人奋力开拓印度洋贸易,在领导权上,葡人是极为适任的。” [8]葡萄牙人极力拓展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势力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促成的: 一是打破伊斯兰教集团对东西贸易的垄断;二是受威尼斯与热那亚贸易竞争的影响;三是葡国王子亨利的壮志雄心得到热那亚商人的支持;四是葡国为当时反伊斯兰教的先锋;五是葡国航海冒险事业受到教皇的支持。正是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得它最早进入了东南亚地区。早于1498,达·伽马就曾率领葡萄牙舰队,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此举被称作“东南亚历史的转折点” [9]。到1511 ,葡萄牙占领了马六甲。稍微立足后,葡国便以此为基地和据点,继续向东南亚其他地区扩张。葡萄牙对东南亚扩张的特点之一, 便是“传教士和殖民者同船到达” [10]1540 年以后, 耶稣会士到达该地区传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沙勿略( Francis Xavier) 受罗马教廷、耶稣会和葡萄牙国王的派遣,前往印度、马六甲和摩鹿加群岛,大量归化东方信徒。之后,基督宗教的传播便逐渐蔓延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其他东南亚地区。1571 ,西班牙人占领马尼拉。紧接着,西班牙教会的势力也随着其对菲律宾的占领而深入该地。西班牙开拓菲律宾的殖民地,有三项清晰的目标:一是取得香料贸易的一部分份额;二是为与中国及日本接触而铺路;三是把菲律宾人基督化。但其最终的结果却是“只有第三项成功” [11]。由于西班牙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 所以它在对菲律宾进行殖民统治期间, 便实行天主教会与殖民政权相结合的政教合一的制度, 使教会成为其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随着葡萄牙与西班牙对东南亚的殖民统治,该地区基督宗教的传播便由这两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所控制, 因而这一时期天主教在东南亚较为盛行。也可以说,强迫当地人信仰天主教是其殖民地主义活动的重要动因与主要内容。2. 法国、荷兰、英国、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1588 ,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使得西班牙一蹶不振。从此,英、法殖民势力崛起,逐渐取代了葡、西两国在东南亚的地位,也进而获得该地区基督宗教传播的主要控制权。法国传教士所传的主要是天主教。1615 , 该国在越南成立法国耶稣会。1668 ,该国又成立外方传教会,取得了在越南的传教权。17 世纪中叶, 该国开始成为泰国的主要传教力量。1855 , 该国在柬埔寨传教也获得成功。1602 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也以印度尼西亚群岛为侵略东方的第一目标。这样,基督宗教势力又随着荷兰殖民者而开始进入东南亚。由于荷兰殖民者在东南亚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漫长的扩展与蚕食过程, 所以其在东南亚的宗教势力的发展亦较为缓慢。该国于1641 年进入马来西亚,1814 年在马来西亚组织传教会,传入了卫理公会、浸礼会、路德会、圣公会等新教派别。1795 , 专门从事海外传教工作的英国伦敦传道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成立,标志着近代基督宗教海外传教事业的兴起。与此同时,英国殖民者开始大规模进入东南亚地区, 1786 年占领槟榔屿, 1819 年占领新加坡, 1824 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接管马六甲。英国传道会的传教士接踵而至,在东南亚地区广泛传播新教, 特别是在缅甸、新加坡、泰国等地先后成立了各类教会组织。19 世纪初, 美国的新教势力也在东南亚蔚然兴起。1831 ,他们将浸礼会传入缅甸与泰国,且美国长老会很快成为在泰国传播新教的主要力量; 1846 , 该国又成为在新加坡传播新教的主力。进入20 世纪, 美国教会进入柬埔寨与菲律宾传教, 特别是菲律宾已全部置于美国教会的掌控之下。由基督宗教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 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 基督宗教精神与殖民地主义具有许多共同的本质与目标。它们相互利用、相互依存, 以至于共同发展。事实也一再证明:“在东南亚, 凡是西方势力所及的地方, 除了武力强制外,为谋顺利的统治,以达到掠夺目的,必须纳社会秩序于正轨。所以法律与宗教双管齐下,法庭与教堂并峙, 律师与传道师各行其是, 而殊途同归, 旨在略取殖民地,拯救有色人种的灵魂。因此,自订法律,由律师执行,使被统治的人民,遵守法规,奉公守法,是为‘今世’( This Word) 的律法。另一方面,由传教士宣扬得救真理,教育治下的人民,信仰来世末日的审判, 今生要守法规, 奉公守法, 多行善功,‘来世’( The other World) 得享永生的福祉。二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都是殖民地统治者统治的手段。”“热心的宗教家,都热心做统治者或统治者的得力助手,同具霸道的精神。” [12]三、基督宗教在东南亚的现状一种文化在一个新的异质领域的拓展、传播与中兴,既依托于该文化母体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力量, 也与被传播地域固有社会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强弱休戚相关。基督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发展亦是如此。在基督宗教传入以前,该地区主要浸润于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东方文明之中, 并开始接纳来自中东的伊斯兰文明。基督宗教作为西方殖民势力的重要文化武器, 在过去的500 来年中曾不同程度地渗透至东南亚各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之中。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完成, 特别是进入“文明冲突”愈演愈烈的今天, 其在东南亚的现状呈现出诸多新的变化。总而言之,基督宗教在菲律宾、新加坡等地颇具影响, 而于以佛教为传统宗教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等国和以伊斯兰教为传统宗教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国, 则影响较弱[13]。其具体现状如下:1. 菲律宾、新加坡基督宗教在东南亚诸国中势力发展最充分者,菲律宾首当其冲。该国信仰此教者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0 % , 其中约85 %的人信仰天主教, 5 %的人信仰新教。所以,菲律宾有“亚洲惟一的天主教国家”之称。菲律宾的天主教最初是由西班牙殖民者于16 世纪上半叶传入的, 但由于当地原有的伊斯兰教文化的排斥与抵御,一直进展甚微。只是到了19 世纪的后期, 天主教信徒才在菲律宾各地剧增。但伴随而至的菲律宾民族独立运动,引发了当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及罗马教皇权威、要求自己组织教会的“菲律宾化教会运动”(亦称“政教分离运动”) , 实行了较大力度的宗教改革。到20 世纪初始,美国入侵菲律宾,又推行美国式的教会政策, 其结果是既强化了菲律宾天主教的美国元素,又快速发展了信徒。所以,现在的菲律宾天主教会有西班牙化教会和美国化教会, 且以美国化教会居多。其全国性的组织有“菲律宾天主教会议”和“菲律宾大修道院院长联合会”。与天主教相较,新教势力在菲律宾的开拓既晚又慢,而且成效平平。但其近几十年的发展势头亦相当迅猛,且对菲律宾人民宗教生活的影响愈来愈甚。该教的全国性组织有“菲律宾全国基督教联合会”、“菲律宾福音教会联合会”等, 同时国内还有大量的各类新教教派。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虽然构成该国人口主体的是华人, 中华文化在当地根深蒂固,但随着近世西方文明的大规模东渐,基督宗教也逐渐在该国落地生根, 并至20 世纪发展到了高峰时期。现该国有约20 %的人信奉基督宗教, 信徒以华人占绝大多数。在这些基督教徒中,新教徒人数又占绝对优势。现在新加坡天主教的最高组织是“新加坡天主教总教区行政机构”,下辖礼仪、教理、正义与和平等6 个委员会, 编辑发行有两份天主教报纸。而新教则与天主教有所不同, 主要由卫理公会、圣公会、长老会、浸礼会、神召会、福堂会、笃信圣经长老会、福音自传会、播道会、信义会、救世军、路德会等许多教派组成,其中最大者为卫理公会。新教在新加坡有完善的神学教育、研究与宣传体系。2. 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越南人以信仰佛教为主, 只有为数不多者信奉基督宗教, 所占比例仅为全国人口总数的0. 7 %左右, 而且其中又以天主教徒人数居多。总而言之,基督宗教在越南自传入至现今,都始终无法与佛教在该国的影响相提并论。其天主教最高组织为“越南天主教联合委员会”。全国共分3 个总主教区和23 个教区。这些天主教徒主要分布于该国南部地区。老挝的情形与越南大致相同。该国也是以佛教为主流文化的国家, 信奉基督宗教者仅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 %强。与越南有所不同的是,老挝的基督教信徒以外来移民信徒为主, 主要由越南人构成,也有部分华人。所以,其神职人员亦基本上由外国人担任,本国人极少。柬埔寨的基督宗教信仰者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 % , 其中绝大多数为天主教徒, 只有极少数人为新教徒。但是,这些信徒大都是西方殖民者的后代,或是越南的侨民,很少有土生土长的本国人。该国基督教徒的最大特点是集中居住, 其主要分布地域为南部地区和国内一些大城市。缅甸的基督宗教信仰者人数很少, 其最大的教派是美国浸礼会,还有圣公会、美以美会等其他教派。该国的全国性最高组织为“缅甸基督教委员会”。对于这个佛教信徒占95 %的国家来说,基督教的影响显然是非常的微弱。泰国是一个90 %的人口信仰佛教的国家, 信奉基督宗教者亦为少数。其天主教的全国性组织为“泰国天主教联合会”,总部设在曼谷;信徒主要集中在该国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且以此为中心而散布全国各地。其新教的最大组织为“泰国基督教教会”, 该组织吸纳了全国主要的传教机构; 信徒主要集中在曼谷和泰北地区。3.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近87 %的人信仰伊斯兰教, 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基督宗教信徒占全国人口的10 %左右——其中新教徒约6. 1 % , 天主教徒约3. 6 %。该国现拥有多个从事基督宗教宣教活动的机构,“印度尼西亚基督教教会”是其全国性组织, 负责制定和实施印度尼西亚基督化的计划和方案。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一样,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该国信奉基督宗教者仅占全国人口的9 %左右,其中天主教徒占绝大多数。这些教徒多为华人、欧亚混血人和部分原始部族居民。其全国性组织为“马来西亚基督教联合总会”, 主要教派有卫理公会、浸礼会、基督复临派、长老会、路德会、圣公会等。文莱亦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只有极少数人信仰基督宗教。由于该国领地较小,人口较少,所以基督宗教对其整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生活影响甚微。四、结语东南亚作为一个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经贸上都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冲之地, 作为一个既饱经沧桑又文化多元、既神秘莫测又触手可及的复杂地域,古往今来都是冒险家向往的乐园、政治家梦想的舞台、军事家挥戈的战场,为异彩纷呈的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书写了不朽的篇章。基督宗教作为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种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重要文化现象,经过数百年的艰辛努力,逐渐在东南亚各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渗透至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中, 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同时,基督宗教在东南亚的广泛传播,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成功典范,也充分说明世界上不同的文明体系可以相互认可, 共同生存,并达至“双赢”的成效。

【注释】
[1] () 阿诺德·汤因比著, 晏可佳等译:《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173 页。
[2]沈定平著:《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代:调适与会通》,商务印书馆,2001 年版,8689 页。
[3](12)(新加坡) 邱新民著:《东南亚文化交通史》,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文学书屋,1984 年版,415423 页、第423 页。
[4] [7] [13]黄心川主编:《当代亚太地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年版,437 页、第438 页、第439444 页。
[5] [9]吴俊才著:《东南亚史》, 正中书局, 1977 年版,109 页、第110112 页。
[6] () C. R. 博克舍编注, 何高济译:16 世纪中国南部行纪》,导言,中华书局,1990 年版,15 页。
[8] [11]张奕善译:《东南亚洲史》, 国立编译馆1982 年版,297 页、第307 页。
[10]梁志明主编:《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67 页。

 

(原载《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7期。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