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哲学总论

【黄裕生】哲学的使命与哲学研究所的传统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事:

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纪念哲学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纪念是回忆,纪念是感恩,纪念也是祈望。

在人类史上,五十年只不过是一瞬间,然而,哲学的五十年却是穿越千年历史的五十年,是沟通今人与古人的五十年。因为哲学是一门通学。它不仅要面对现实,而且首先要穷通古今之变;因为只有能穷通古今之变,哲学才有能力面对现实、理解现实和开辟现实。

同时,哲学更是一门经天纬地、立心立命的大学,它的使命首先不在于探究一国一族之兴衰,而在于明普遍之理于普天之下。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一门以普遍主义视野追寻天下普遍之理的世界之学。因此,哲学不仅要穷通古今之变,而且要会通世界普遍之学,以达乎天下普遍之理。

哲学研究所作为一个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机构,它既承担着哲学的使命,又受这一使命的塑造。追寻天下普遍之理的普世情怀与穷通古今之变的超越精神,被哲学带进了哲学研究所,又被哲学研究所发扬为一种传统,延续为一部历史。虽然学科分类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划分,但是,不管是从事哪个学科分支的研究,穷通古今之变,追寻天下普遍之理,一直是哲学研究所的学者们的一个基本追求和根本传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者们,并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与当下中国的现实,而是放眼于世界,不仅寻求与中国的文化视野相融通,也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整个西方哲学的流变中加以理解和所握,力图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能够以世界性视野面对世界性问题和世界化了的中国现实;而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仅坚守传统经学那种明明德于天下的普遍主义精神,而且以一个本源文化民族的开放胸襟去面对西学的深度与广度,使今天的中国哲学研究不是简单地重温国故,而是力图以现代性视野构建今日之大学。我本人是从事西方哲学研究的,有幸置身于由贺麟先生奠定的学不分东西,唯理是学这一学科传统。这一学科虽以西方哲学为具体研究对象,却是以探求普世之理为本务。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既不认同欧洲文化中心论,也警惕中国文化民族主义,而惟以探求天下真理为目标,惟以会通中西普世之学为归宿。

哲学的这种普世使命与超越精神,在哲学研究所的五十年里,虽然有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展现,却始终被哲学研究所所珍藏,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全新的展开与深度的觉醒:哲学的超越精神被意识为纯粹哲学的精神,哲学的使命被自觉为第一哲学的使命。

作为纯粹哲学,哲学不仅是一门追寻普世真理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奉献虔诚、呼唤虔诚的学问。哲学不仅要求一切科学所要求的严谨与严肃,而且更要求思想的虔诚。唯有虔诚,能为真理与正义而抗拒诱惑,唯有虔诚能因真理与责任而抗拒浮躁,也唯有虔诚能为真理与信仰而忍耐苦难和不幸。

而作为第一哲学,哲学自古就是一门自由的学问。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哲学是一门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自由学术。哲学因自由而产生,也因自由而存亡。因为自由,思想才有能力摆脱一切私人利益与功用考量而明普遍之理于普天之下;也因为自由,思想才有能力穿越千年历史而达乎人类的最高原则。自由本身因此构成了哲学最核心的问题,哲学所追求的真理是以觉悟自由和守护自由为前提的真理。哲学因自由而获得了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独立性与神圣性;自由则因哲学而获得了最后一道防线。人类因有自由而有哲学,同时也通过哲学而守护着自由,从而维护着人类自身及其个体不可让度的尊严与权利。所以,当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时,也就意味着哲学首先担当着维护个体自由的使命。

就哲学是一门维护自由而明明德于天下的大学而言,哲学不是一门日用之学,而是一门根本之学。它担当的是全人类的普遍正义与最高原则;唯当哲学真正承担起全人类的使命,它才能真正服务于一国一族之需要。哲学开辟的历史不是民族史,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史。哲学研究所的五十年,作为奉献虔诚与守护自由的五十年,已为哲学通过中国担当起世界性使命准备了可能。中国曾经以自己的哲学开辟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东亚史,而今天,中国将再次面临着这样的使命,那就是:以会通了中西普世之理的哲学参与开辟新的世界史。这也是我们在今天的回顾、感恩的纪念活动中,能够打开和应当打开的一个希望。

谢谢大家!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庆祝会上作为中青年学者代表的发言2005119

 

(来源: 纯粹哲学论坛。录入编辑:乾乾)